前言
我一直都想动笔写日志,但是总觉得车轱辘话没什么意思。
但既然立了两年之期,便认真的思考与书写一番。这次就来聊一聊6月——被我浪费掉的一整个月。
这个月除了思考怎么从《余香》里剥离代码之外,仍在学习一些网络相关的知识,但越深入网络代码越发现这东西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即便真的手搓了一个可运行的东西,未来出问题时大概率不知道怎么解决。
放弃之后,便试着重构《抛投大乱斗!》的代码。这次重构是受到另一些知识的启发,与线程、脚本周期、接口有关。在重构过程中,除了改变那些带有序列化的单例类之外,还试着重新设计控制器类。
去年尝试使用Unity新的InputSystem,而今年发现去年的使用方式是错的,应该调整成委托的方式去调用。
在此过程中我不断的思考当下的重构是否有必要,理性来看还是决定暂停重构。当我想清楚一些代码框架怎么设计之后,未来还会捡起来。
除此之外,把攒下的三百多章的《道诡异仙》看完。
另外,有了一个自己觉得很有趣的游戏点子,与魔方有些关系。且其体量很小,正在尝试。
战术撤退
这个月还是决定暂停《抛投!》的开发。
坚持与放弃都是件容易上瘾的事,对于经常放弃的人而言坚持很难,相反则放弃很难。
没意义的坚持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从个人的学习经历来看,浅尝辄止的学习会把一个人的能力天花板降得很低。所以能够一直走下去的技术人,都会有一些坚持的惯性。
然而坚持不是唯一解,以退为进才是进阶的策略。目前我也在学习和思考什么情况下的放弃,是成本与收益的平衡点。
目前需要停止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打算进行的代码重构未必就好使。与其反复推倒,不如把这个代码框架的思路运用到另一个游戏里,这样可以达到一个一石二鸟的效果。
《道诡异仙》
这个月把很久没看的小说给补完了。
《道诡异仙》算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在此之前是《诡秘之主》。
这部小说厉害在三重叙事的每一重都能单独存在:
- 第一重:一个有中国传统迷信故事的神鬼中克背景
- 第二重:一个治愈精神分裂患者的曲折故事
- 第三重:一个精神病患者与他的精神世界折叠
小说最开始描写丹阳子(主角师傅)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本书很合我的胃口。
“从背面看他身穿青蓝色道袍,簪发戴冠,两鬓白发,看起来十分的仙风道骨……
背影一转身,虽然心中早有准备可李火旺的瞳孔还是被惊的微微一缩。
道士的正面跟背面截然不同,从背面看仙风道骨,可从正面看,那却是一位恶心的癞子头老头,地包天的嘴里零星的几颗黄牙就这么暴露在空气中。”
丹阳子是主角遇到的第一个修仙者,除了长相丑陋与没有后宫外,与传统修仙主角没什么区别。
- 喜欢抢,热衷搞弱肉强食
- 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
- 重情义但又对叛徒毫不留情
- 从人生履历来看,实实在在的三十年河东河西
但因为主角的视角,丹阳子初期在读者这里成了彻彻底底的反派。
我一直认为修仙这种事情太过奇怪,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修仙之人的光鲜之下,必是尸骨累累。比如靠吸食人命导致长相畸变的南极仙翁,以人为基的下界妖魔,三尸脑神丹一般的续命蟠桃。
而道诡的世界设定完美符合这种认知,看起来越正派的人就越是阴暗。更有趣的是,这种阴暗往往还带着正当性与现实性,比如史实上原本就有的寺庙求子。
小说后期对精神病人的描写也非常符合现实。
十五年前我一老友就因为脑膜炎住进医院,在他昏迷很长一段时间醒来以后,突然变成一个多疑且充满攻击性的人。
他有时会说自己在开演唱会,并虚空弹琴。有时会把手伸到其他人面前,笃定这是麦克风,让人跟他一起在病房高歌。
然后又会在高亢的表演过后突然黯淡,说自己被监视。悄咪咪地告诉我们,护工是间谍,希望我们能找部直升飞机带他从窗户逃走。
(所幸的是,我这老友后来康复了。)
在小说的后期主角发病后,很多读者会处在虚实之间,以为虚构的修仙部分才是真实的(这也是狐尾(作者)的厉害之处)。但见过病人的我,能明确这就是精神病发作的特征。
有了现实的经历,便能感受到小说之中的第二重叙事,实际上经过三次波折。
- 第一个医生王伟,对患者的治疗属于照方抓药,逼迫主角就范。但这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精神病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故而不断积累压力最终抗拒治疗并逃离医院造成了命案。主角出名以后被迫转院,引出第二个医生。
- 第二个医生易东来,小说里非常有人气的角色。他的医术更灵活,以催眠的方式让主角不承认臆想症,得已过上一段正常人的生活。但现实的认知并不是靠欺骗自己就能解决的,所以主角在不断的压力积累之后大爆发,最终转入另一个医疗团队。
- 第三个是医疗组,医疗组的的治疗方案是通过小组的扮演来改造臆想,使得主角的臆想按计划走入死局,让主角在绝望中不愿意去承认臆想从而打破臆想,最终看起来像正常人。
作者的审美我个人给满分,我认为人的一生就是泥泞的,无论如何光鲜的外表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基于现实的毒打,越是表露出“完美”的人,则内心越是污浊。
反而现实里那些其貌不扬的朋友,精神世界丰满有趣,更富有同情心。
《污秽世界》
污秽世界是前言中提到的魔方游戏。更确切地说,他是一个非典型的魔方游戏,正如哥布林弹球一样只是借用了操作方式,而实际上是一个Build的玩法。
“邪神抓到了一些污垢者(分解者)——蚊子苍蝇鬣狗等食腐生物。
通过操控他们到异世界清理不同形态的污秽,比如物质层面的污秽以及肮脏的等级制度。”
文档已经写得差不多了,目前需要设计一些Build的联结效果,主要还是看看矩阵的数据怎么处理。
后记
翻了翻之前写的东西,我有感觉自己写东西的水平在进步。
这次水了一篇,主要还是为了保持习惯的一致性。
Unity的新功能搞错用法太正常了哈哈,正反馈减弱是正常的事,能延续日志习惯就很好,很多时候想到下回日志要没内容可写了,就能主动努力起来了(尽管我好久没写了)
@mioku:负反馈堆积,被动的摆烂感倍增。
价值的东西,审美的东西,不同技术。晦暗不明得多。也难处理得多。
尤其是要挑战舒适圈边界时,犯错的时候会更多。最近我一头往“虚无主义”的主题上钻,最开始,也以为自己懂得什么叫“虚无主义”:不就是玩世不恭或者否定一切嘛,不就是屠格涅夫尼采或者加缪,要么就是堂吉诃德或者小嬉皮嘛,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事情不简单,渐渐的自己不止看不懂“虚无主义”了,甚至“尼采”“加缪”“福柯”这些人的形象也越来越暧昧不清,叫人认不出来。现在连让我介绍他们是谁都很难了。
哲学有毒,能把人震荡得头晕脑涨,恶心不止。也震得人精神紧张,整个人都“活”起来了。
上午刚刚写了篇“虚无主义”的日志,已经不敢再想什么“表达/介绍虚无主义”了。我能让自己抱着“反思虚无主义”的心态就很满意了。幸好空间日志不是学术论文,不需要为写下的每句话负责,我可以早上想的东西到了下午就推翻重来。
我模仿一下韩炳哲的视角来说吧。
写空间日志的人,因为公开日志之前没有编辑审核,所以每次写字时必须负责自己扮演自己的审核者。每次发日志,都需要主动的有意识的去想象“怀有敌意的误解者”会怎么读、会有什么反应。
久而久之,写日志的人自然就会养成比较保守的写字习惯。例如,独立游戏人不敢在字面上留下一点为万恶的资本主义加油叫好打气支持的意味,例如,真正的游戏玩家不敢在字面上留下一点反对电子游戏希望电子游戏受抵制的意味,例如,富有人道同情心的人不敢在字面上留下一点鄙视弱者制造不公的意味。每个写日志的人,都自然而然学会了把自己逼成了“完美”的文字写手。
@方程:
这个倒是,每次写上一段以后都需要反复斟酌这一段的传达,是不是会导致读者的理解产生偏差。
表达的内容确实会因为环境而产生偏差,被动克制表达。
@RockTaoist:我现在很怀疑“偏差”这个说法了,主要是我觉得,几乎所有的话都有言外之意,都注定会被误读,“误读”也常常比官方的解读更正确。例如,某人以为自己写了一部轻喜剧,自以为诙谐有趣,读者读后说他太感伤太滥情,作者很意外,也无法理解,于是自己去玩几遍,渐渐的变得和读者同感,觉得写的不是喜剧而是感伤剧。这种情况下什么才是“偏差”呢?那种理解才是正确的呢?无论如何,这种预感总会使作者焦虑紧张的:那意味着受众反应会脱离作者的预期,或者作者缺乏实现自己目的的表达能力。反正,焦虑紧张也是好事,会强迫作者反复斟酌自己说过的话,更可能会产生好作品。当作者的就焦虑一点抑郁一点吧,那是活该的。
至于妄想症患者,我个人也有一定接触经验和了解。在我看来,妄想症患者最主要的精神特点是缺乏上面说的那种“在假想中代入他者的视角看自己”的能力,他们没有办法想象一个不同于自己的人会怎么看待自己说出来的话,自然而然地,他们只能(不得不)以字面上的“本真”和“彻底诚实”的方式去行事和做人。
在他者看来,他们就会显得像是个做事没有分寸、不识好歹、不懂读潜规则的人了。
@方程:
非常棒的想法,刚好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是语言偏差的问题:语言是信息的符号,因为约定而形成代指。
语言本身是单一的,这里的关键是约定。“言外之意”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是打破了约定。
比如苹果=apple是通常的约定,但是有人坚称香蕉=apple,这种情况下是无法证伪的,因为约定好语义是演绎的根源。在源头之处已经打破了约定,这就不是逻辑的范畴而是在争抢定义权了。
(作为读者或者听众,要坚持奥卡姆剃刀原则。所有的“言外之意”都当作假设,只有原意保留。)
第二个问题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点,作为游戏人应该怎么验证和提高自己的传达效率?
老实说,我也不懂。
但是我可以分享一些我的总结
1.人类的认知偏差极大,每个人的“约定”都不可能完全一致。
2.认知传达效率提高的关键点,不在于万金油的设计,而是精准的茧房设计。能够准确的抓住某一层认知的受众,这样就能够极大的缩减玩家的理解成本。
3.机制与叙事同时进行分层,这是最好的也是最耗精力的设计。
4.主动加入不同的茧房,调察和整理茧房里的人,他们的认知是怎么产生的。
---
玩家误解了作者给出的信息,进而得出另一个结论是很常见的。如果要找出问题所在,那就是找出”约定“这个变量在哪里。
作者觉得玩家说的有道理,是因为作者的”约定“因玩家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