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从最初雅达利意外成功的《乒乓》到如今各类3A级大作,不论是画面、音乐还是游戏体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认为游戏最核心的乐趣内核没有改变。这篇文章主要想试图从电子游戏中寻找在游戏设计时,给玩家带来乐趣的方法。本文主要关注于电子游戏的乐趣到底是如何产生,电子游戏乐趣的内核是什么。
一:反馈
游戏最根本的乐趣应该建立在反馈上,反馈可以说是游戏设计的根本环节。反馈按照反馈方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操作反馈,一种是游戏内容反馈。
操作反馈一般体现在人机互动上,主要是指玩家通过控制器可以取得游戏内的控制体验。这是一个需要手和眼睛,甚至全身的一种控制反馈。最简单的操作反馈就是通过上下左右控制角色移动,鼠标移动控制屏幕上光标移动等等。之后在wii,ps move和kinect则需要玩家全身运动带动屏幕内容变化。毫无疑问,好的操作反馈也是可以带给玩家乐趣的,wii的成功是最好的证明。此外,游戏设计者让玩家在正确时间内输入正确的操作指令也会给玩家带来充满乐趣的操作反馈,比如格斗游戏中在短时间内输入正确的必杀指令,从《生化危机4》开始兴起的QTE系统,以及LOL、星际争霸中所谓大神级别的操作。
游戏内容反馈更多强调游戏本身内容对玩家的影响,这是建立在最基础的操作反馈上的。在《超级玛丽》中,玩家能做得操作只有前进、后退、跳起以及吐火球四种。而宫本茂在这四种简单的操作下,设计了故事(马里奥救公主),各种怪物,不同难度的关卡以及和场景各种有趣的互动(马里奥能用头顶掉砖头,踩死蘑菇,踩飞乌龟壳,掉到坑里会死,吃满100金币涨一条命等等)。这就是游戏内容给玩家的反馈。整个游戏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直在重复组合四种简单的操作,但玩家完全不会觉得乏味。这就是良好的游戏内容反馈带给玩家的乐趣。
游戏作为身体的外延,操作反馈对玩家体验至关重要。不合理的操作体验会赶走玩家。即使像《怪物猎人》这样经典的动作游戏,新手玩家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游戏中的操作后,才能体会到游戏制作人这样设计操作方式的合理之处。然而在这过程中,很多玩家因为操作不适放弃了游戏。而像星际争霸,魔兽争霸3以及格斗游戏最后都走向小众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新手玩家很难实现游戏中想要完成的操作。这些年LOL的兴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良好的操作反馈——玩家想要实现的操作只需要按下相应的技能按键,而这些按键又被放在玩家舒适的位置(注1)。
游戏内容反馈是整个游戏趣味最主要的来源。即使是考验玩家操作的游戏(flipbird,各类格斗游戏,节奏大师等等),也离不开游戏内容的本身对玩家的反馈。游戏内容千差万别,但其中有很多共同之处,下面我从几个方向来探索游戏乐趣的来源。
玩家想要什么?
我认为要准确把握玩家想要什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玩家自己往往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在游戏设计的时候需要引导玩家,给玩家一个目标,让玩家逐步在游戏过程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以微信5新增的《打飞机》游戏为例。最初开始玩这个游戏的玩家理由可能只是“这个游戏名字很内涵”,“这不是小时候玩过的雷电吗?”,“控制飞机躲子弹似乎挺有趣的”等等,但《打飞机》自身有个积分系统,自动记录玩家击毁飞机数目。这个给玩家一个目标——尽可能多地击毁飞机。而《打飞机》真正的杀手锏是每一次游戏的积分会记录下来,被玩家的微信好友查看,同时微信官方对这个积分提供微信朋友内部排名。当玩家每次游戏结束后,这个排行榜就会出现,并且自动更新最新的排名情况。这样玩家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积分要比自己朋友高。这样就构成了玩家继续玩下去的动力。
一项针对steam平台的统计表明,在steam使用者下载的游戏里,有将近26%的游戏下载下来后完全没有玩过,45%的游戏的启动时间在1小时以内。而导致这个的原因主要是steam平台经常会有大量优惠活动刺激玩家冲动消费。这表明在吸引玩家尝试性地玩一个游戏并不是难事,但如何留住玩家则是问题关键。游戏制造商可以通过试玩版,试玩视频甚至游戏内容免费增值道具收费的方式吸引玩家来玩自己的游戏。这就跟电影的预告片一样,需要短时间让玩家在游戏里能找自己想要什么——玩游戏的动力。
习惯上把玩家分成两类:一般玩家和粉丝向玩家。粉丝向玩家一般对自己喜欢的游戏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他们比较容易清楚自己想要玩什么,因此他们是最容易满足却最难忽悠的一批玩家。比如对于《使命召唤》《光晕》《战地》等传统FPS的玩家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枪械的多样性,真实的射击手感以及电影化的表现形式,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而《彩虹六号》这种战术型FPS玩家会对游戏策略性要求更高。针对这样的玩家,游戏设计者只需要弄清楚他们需要什么,直接给他们就好了。这就像好莱坞电影加工模式一样,照着一个模板做肯定不会亏本。每年一作的《FIFA》、《使命召唤》、《极品飞车》等系列是最典型的代表。在满足他们的需求前提下,加一点新鲜的尝试就会得到玩家广泛关注,比如在最新的《使命召唤》中奥斯卡小金人得主凯文-史派西在游戏中的的出镜给游戏赚足了话题性和眼球,这也为销量铺平了道路。
一般玩家更多是带着尝试一下的心态,或者只是打发时间的态度开始游戏。因此游戏必须在短时间内吸引住这类玩家。吸引住这类玩家有两个要诀——其一是必须让玩家觉得有趣,其二是必须让玩家觉得之后会更有趣。满足第一个条件方法很多,一般来说给玩家从没有过的体验就会觉得有趣。比如在《生化奇兵-无限》时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通过刚开始昏暗的灯塔和色彩鲜艳的天空之城“哥伦比亚”进行对比,写实派和幻想牌风格的冲突,展现出一个玩家前所未见的朋克世界。因此即使游戏在开始了十多分钟分钟,游戏正餐还没到来的情况下依然觉得这个游戏非常有趣。再比如《GTA5》中游戏开篇就是抢劫银行,对于玩家来说更是只梦到过从没体验过的经历。因此只要脑洞够大,想让玩家上来觉得有趣并不是难事,难度在于如何让玩家觉得游戏后面会更有趣。那就是让玩家找到继续玩这个游戏的动力。
传统上来说,对于不同类型的游戏吸引玩家的方式是不一样的。RPG倾向于用生动的角色和充满悬念的剧情,ACT倾向于通过增加对玩家的挑战和新增玩家的技能,FPS则是不同的战斗场景以及各种战斗道具的更替来留住玩家。乍一看这么做是没有错的,但实际上犯了一个很根本的错误。玩RPG的玩家不一定只是看剧情的,玩ACT的玩家可能是动作游戏苦手,玩FPS的玩家可能对枪械根本没啥概念。之前说过,一般玩家对自己具体的喜好,对游戏的认知可能都是一无所知,毫无概念。如果游戏设计者把一般玩家进行模板化分析,就很可能丢失大量潜在玩家。当然,如果游戏设计者像谷村唯(注2)只针对硬派核心玩家设计游戏,那么一般玩家不需要考虑。而绝大部分游戏设计师都希望自己的游戏能让更多的人玩到,那就不能轻易对自己的玩家群体行为下定义。对于玩家来说,游戏如果能让他越来越感到有趣,自然会继续玩下去。对于游戏来说,任何一个有趣的点子都无法一直有趣下去,但如果在一个游戏里塞入太多的点子就容易让游戏显得杂乱无章,那么想让游戏继续有趣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对一个点子的有效复用。
什么叫有效复用,指的是同一个点子在不同情况下使用出来,每次都可以给玩家带来新鲜感,而不是老调重弹一个点子。以《时空幻境(Braid)》为例,整个游戏从头到尾其实都在复用一个点子——游戏时间速度可以变化。游戏设计者以这个点子设计了六个关卡:
关卡1:该世界只有最基本的时间倒流功能。
关卡2:该世界中有被绿色光包围的物体,在玩家使用时间倒退功能时,这些物体不会受到影响,不会回到原状。绿光物体也可在其它世界的某些关卡中找到。
关卡3:玩家的空间轴与时间轴合二为一,即玩家向左运动时间会倒退,向右运动时间会前进,站住不动或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时时间会停止。
关卡4:玩家在该世界的关卡中使用时间倒退功能时,会出现一个影子重复玩家先前作的动作。影子对大多数物体而言形同虚设,但一些被紫色光包围的物体,则可以受影子操作的影响。
关卡5:玩家拥有一个时间戒指,可以摆放在地上。不需要时可以收起。戒指可以减慢周围的时间,离戒指越近时间越慢。
关卡6:除了蒂姆(玩家),所有物体的进行时间都是倒退的。
纵览6个关卡,没有一个关卡有重复的内容,但它们核心都是游戏内的时间是可以控制的,游戏的所有创意也都是基于这个点子而展开。如果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其实整个游戏最有创意的内容也就是游戏内时间可控这一点。而基于这个创意演化而来的6个关卡设计其实都是非常寻常的思维——游戏时间可控,那么我(设计师)就在可控的时间里加入一些不可控的东西进去。六个关卡本身而言只是核心创意的正常演化物,并不算多有新意。
通过分析《时空幻境》可得知,游戏核心创意很关键,剩下的就是将这个创意进行改动或者应用在不同的场景,可以继续保持游戏的新鲜感。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对创意的改动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对于单机游戏来说,只要保证能填充满游戏设计时间就可以了,但对于网络游戏来说,想让玩家长时间的玩下去,光靠新鲜感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引入另一种感受——成就感。
成就感与挫败感
成就感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付出的努力而取得了一定结果产生的满足愉悦感。
撇除日本的文字冒险类游戏不谈,绝大部分游戏跟现实生活一样,都对玩家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游戏跟生活不同之处是,游戏对玩家的行为有着非常及时的反馈。一个学生苦读一个月书,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次考试能考多少分,离考满分还有多少距离;而玩家在游戏中有意义的行为必然可以给玩家一定的反馈,比如杀了多少个怪兽经验条涨了多少,还差多少经验可以升级这些都是直接反馈给玩家的。想象一下,如果《魔兽世界》取消经验条的设定,玩家幸幸苦苦做了5个小时的任务还不能升级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游戏中对玩家有意义行为的反馈,对玩家可能仅起到安抚作用,玩家只有在升级的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但这种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减少一些没必要的挫折感。
挫折感与成就感相对应,在游戏中是指玩家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不能达成玩家期望的目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玩家的行为一般是指符合游戏设计师意图的行为,游戏设计师永远无法预料玩家在游戏里会有哪些怪异的行为,因此不能要求对玩家所有行为都能有反馈。但玩家一些符合游戏内设计的规则但超出游戏设计师想象的一些行为,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反馈(注3)。通常挫折感和成就感成正比,让玩家挫折感越强,那么玩家在达成后获得的成就感也就越强。好的游戏设计能均衡成就感和挫折感,并且让玩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巨大成就感。打个比方,游戏如同爬山,最先只需要走石子路,接着是走登上台阶,然后是山路,最后可能就是攀岩,难度逐级递增,但有了之前的基础又不会显得太难。玩家每走过一段路的时候都会获取一点点成就感,当到了山顶的时候回头一望,之前所有的成就感又会集体爆发一次,获得巨大成就感。目前这种设计通常被用在诸如《魔兽世界》成就系统,PS主机上的奖杯系统等等。
过多的挫折感会造成玩家的流失。即使像《恶魔之魂》、《黑暗之魂》这种在很多玩家口中的神作,它的高挫折感决定了只能是小众游戏。但过少的挫折感也难让玩家有成就感,在不考虑玩家之间相互攀比的情况下,没有成就感的游戏很难将玩家长期留在游戏中。因此如何平衡挫折感是关键。目前主流的游戏设计将这个权利交给玩家,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随时可以改变难度,从而让玩家一直保持对游戏的挑战感。三上真司在《生化危机4》中采取了动态控制玩家身上的弹药量的设定来控制难度。这个思路也可以用在游戏设计中,在后台通过分析玩家水平,动态控制游戏的难度,从而让玩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直保持着游戏的成就感。
难度和挫折感直接挂钩,但并不是挫折感的全部来源。玩家在游戏中感受到的挫折感一方面来自游戏设计的难度,另一方面来自玩家自身。游戏设计难度不用多说,指的是游戏设计师希望玩家感受到的挫折感,玩家自身则是指的是玩家本身失误而放大了游戏设计难度。不合理的技能搭配,操作失误等等都是会导致玩家在游戏中感受到挫折感。来自玩家自身的挫折感会激发玩家的兴趣,是他们成就感的重要来源。玩家受挫后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从而克服困难。这是游戏设计者期望玩家经历的过程。尽量将问题交给玩家自己解决,游戏设计者需要的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让玩家觉得只需要改变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玩家在失败后会感受到成功的可能性,从而继续尝试。这么说可能容易与游戏设计师设计难度混淆,因此解释一下,游戏设计师设计难度指的是玩家在按照设计师设计的最佳方式进行游戏时感受到的难度,而玩家通常不会按照设计师设计的方式进行游戏。在某些时候必须按照设计师设计的那样进行游戏(比如QTE操作,物品掉落概率),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交给玩家自己去发现,游戏中需要提供的解决问题的道具和提示。如果解决问题的道具都能由玩家自己创造出来就更棒了(典型代表:《MineCraft》里的红石电路,《魔兽世界》团队本开荒阶段玩家通过不同职业组合有效击杀BOSS)。
四、学习成本和回报
尽管游戏越做越真实,物理引擎越来越逼真,但游戏显然必须要跟真实生活区分开来。玩家在接触游戏的时候可以将一些生活经验带入到游戏中,同时又必须学习一些游戏中的设定。玩家在为了解决游戏中遇到各种难题,又必须灵活应用游戏中的设定。在这两种过程中,玩家所付出的努力统称为玩家的学习成本。
玩家既然付出了学习成本,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回报才行。在《魔兽世界》中,不同难度的副本给玩家的奖励是不一样的;《节奏大师》中难度越高的歌曲奖励的分数是越多的;《暗黑破坏神3》里难度越高,暗金装备掉落概率越高……可以说学习成本越高,回报越丰富是游戏设计的共识,但两者之间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正比例关系。如果玩家付出1回报是1,付出2回报是2的话,对于玩家来说尝试2就毫无意义,因为只需要付出两次1一样可以获得两次回报1。所以学习成本越高,所得到的回报不仅仅是越丰富,而且必须是低学习成本无法获得的回报。只有这样玩家才能从高学习成本中获得乐趣,甚至是虚荣心的满足。这样的高学习成本才有意义。
很少有人打牌会上来把炸弹甩了;很少有人买耳机上来就直接买最贵的;很少有人做一件事时,一开始就投入全部的精力。玩游戏也一样。对玩家来说,如果一开始学习成本很高,很容易将玩家赶跑。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易于上手,难于精通”几乎涵盖了所有有趣的游戏的特点(不仅仅指电子游戏)。某种意义上来说,游戏跟耳机发烧友的经历很像——刚开始几块钱的耳机就能听歌了,很开心;尝试了几百块的耳机后果才知道什么是音乐;忍不住又想试试上千元的耳机,心想这TM才是音乐;接着又会忍不住想知道旗舰耳机是什么效果,搭配了好的前端又会什么效果……好的游戏设计也是如此,当玩家在一次次尝到回报的好处后,才会更加主动的付出自己的学习成本(时间,金钱)。这不仅仅是游戏难度需要一个梯度的问题,更多的是回报设置的问题。早期的回报要足够甜,让玩家想继续尝试下去;后期的回报要是早期无法获得的,这样继续付出才有价值。我认为目前很多内购游戏在这块做的并不好。他们在游戏内销售道具更多是一种卖商品的思维,贵的道具效果明显比便宜的道具效果好很多。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会有人肯花钱买贵的道具。但事实上,如果让玩家尝试了便宜的道具可以给游戏带来巨大变化后,玩家会更乐意买贵的道具。这一点做得比较好的是《部落战争》。在这个游戏中,最主要的道具是游戏内购买的农民数。农民数量越多,一个农民价格越高,但增加了农民数量后对游戏改变又是显而易见的。玩家早期买了第一个农民,尝到了多农民的好处后就会更想把剩下农民全买了,尽管需要付出之前几倍的钱。
Amazing Point
一个人如果连续看笑话集,很快就会笑不出来;一个人连续看几步美国大片也会特技审美疲劳;一个玩家短时间内遇到太多好的创意,最后结果就是不会觉得这些创意有什么好的。游戏也跟电影、小说一样,需要曲折的变化,需要欲扬先抑的处理游戏设计。
一般这种在游戏前后出现明显节奏变化的时刻,一般称之为Amazing Point。玩家在熟悉了游戏正常节奏后很容易陷入无聊乏味的时刻,这个时候需要给游戏带来变化,让玩家摆脱无聊感。这一点在《使命召唤》中特别显著,几乎每一次战斗后都会安排一段电影化的过场动画来给玩家视觉冲击,每隔几场枪战后就会安排一个载具战斗,避免玩家陷入无限的突突突的枪战中。在很多休闲游戏中这一点也很明显。比如《愤怒的小鸟》里,游戏关卡被分成了几个大关,每个大关的场景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样就避免了游戏视觉上的疲劳。其次,每个关卡还会引入不同的道具,保证游戏流程的差异。它的Amazing Point并不是显式的给玩家带来意外或者视觉刺激,而是以关卡切换的方式让玩家之后的体验产生不同。
但粗暴的设置Amazing Point来给游戏带来变化也是不行的。希区柯克在电影学中有个非常著名的“意外和悬念”理论——两个人在聊天的时候桌子底下的炸弹突然爆炸给观众带来的意外大概只有15秒,同时还会带来更多的突兀感。而如果电影在两个人开始聊天的时候就告诉观众桌子底下有颗即将爆炸的炸弹,这时候观众将不再会把注意力全放在角色间的谈话上,而会为角色命运产生担忧——马上炸弹就爆炸了!这样当炸弹即将爆炸的时候,也就是剧情达到高潮的时候,给观众的冲击力远大于一颗莫名其妙爆炸的炸弹带来的意外感。炸弹爆炸的时刻放在游戏中就是Amazing Point。Amazing Point不仅仅只是一个给玩家带去意外惊喜和游戏内容的变化,更应该是玩家情绪上的一种释放。所以在进入Amazing Point之前,就需要对玩家情绪进行控制,就像事先告知观众桌下有颗炸弹一样。
《光晕》一代在展现出“光环”全貌之前,游戏一直以黑夜或者地下场景为主,用黑夜和地下场景给玩家一种压抑感。而这种压抑感直到见到“光环”全貌时才得以释放,凸显出“光环”的美丽风景;《刺客信条》一代用大量沙漠场景来铺垫,让玩家第一次来到耶路撒冷时感受到的震撼最大化;《生化危机》系列里经常在游戏很多角落里放置一些日记信息,给下面即将登场的Boss做足了铺垫,当Boss登场时可以给玩家足够的冲击力。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生化危机-启示录》中一直高呼“Mayday”的boss(注四)。游戏和电影、小说不同,它更有代入感,它也更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像在《最终幻想7-核心危机》里,主角扎克斯死亡的命运对于系列粉丝早已熟知,整个游戏就像在为扎克斯最后一战做铺垫,因此扎克斯最后死去的场景堪称《最终幻想》系列里最催泪的场景之一。这种悲伤感远胜一部悲剧片。
六、社交
早在FC时期,任天堂就在游戏机上加入第二个手柄,让两个玩家可以同时进行游戏。因此诞生了《坦克大战》、《魂斗罗》等经典合作闯关游戏,以及《街头霸王》、《热血系列》这种玩家间对抗的游戏。通过这种方式,将原先游戏的乐趣提升了数倍,让很多游戏的可玩度也大幅增加。可以说,多人一起游戏也是游戏乐趣的重要来源之一。
多人游戏跟单人进行游戏,到底有啥不同呢?
首先是成就感的释放。前文所说成就感是玩家进行游戏的重要理由,那么在多人游戏时候,你的成就不仅仅是自己知道,可以跟更多的玩家分享,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玩家得到的成就感更足。
社交是人类基础的需求之一。人都会渴望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游戏提供了这个机会。游戏给玩家间提供了共同奋斗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相对于现实生活里的目标来说,更容易达到。不论是在MMORPG里争夺副本首杀,还是MOBA游戏里赢得一场比赛,通过游戏可以促进玩家之间的感情。游戏可以让每一个孤独的人都找到伙伴。
与人斗,其乐无穷。现阶段游戏AI毕竟有限,能给玩家提供的挑战也有限。但当对抗的一方变成另一个玩家的时候乐趣和挑战就是无穷的。这个时候电子游戏和传统游戏并无区别。电子竞技类游戏持续红火,说明玩家热衷于此。此外,还有一种隐形的竞争,类似于《微信》上打飞机,利用社交网络激发玩家间相互竞争意识的游戏,其本质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总结
电子游戏的乐趣本质上还是要满足人类情感上的需求,成就感,虚荣心,好奇心等等。而人又是一种很疲劳的生物,因此好游戏需要调动玩家的情感,从而使游戏变得更加有趣。需要警惕的是挫折感和成就感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良好的操作反馈方式。一旦这个方面没处理,反而会赶走玩家。
“而人又是一种很疲劳的生物”
是不是少了“容易”2个字?
@浑身难受:人细一种很easy tired的生物,口水口水.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