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在我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2023年1月27日。距离暴雪中国全部游戏停服已经过去三天了,本来想着要在停服之前写完的,不过闲时总是懒惰占了上风,直到今天才多多少少恢复了一点自控力。
那么接下来我将按照我接触暴雪游戏的顺序依次写下一些值得记录的东西。
《魔兽争霸3》—— 梦开始的地方
我大概是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在某一间黑网吧里,接触到了人生中第一款暴雪游戏《魔兽争霸3》。
那时我还处于一个懵懂的年纪,不懂什么游戏规则,也分不清战役和遭遇战,只是看着游戏里的小兵相互攻击就觉得饶有趣味。
可能是在网吧里玩的关系吧,我记得那时的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雷克萨抵达部落之后的事情,每次都是只在开头的几个关卡游荡,然后上网时间就结束了。
后来我家里有了电脑,不过这时,我的兴趣已经转到了《英雄联盟》这个游戏上,对《魔兽争霸3》已经不怎么关注。
再后来我在上大学时,倒是某天突然心血来潮,下了个《魔兽争霸3》来玩玩。这次倒是也通了几个战役关卡,但我还是不记得有没有完整地打通整个游戏了。想来奇怪,这么经典的游戏,我居然没有完整地玩过战役?大抵是当时想着等重制版上线之后再好好地把战役玩一玩,结果重制版的质量大家也都看到了,所以这事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
提起《魔兽争霸3》就不得不提到它那丰富多彩的自定义地图,不过正如前文所说,我在《魔兽争霸3》上花的时间很少,虽然我也玩过几个著名的地图,比如澄海3C、Dota、兔羊大战、钩肥大战、越狱大作战等等等等,但是它们始终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大概是当时尚且年幼,对游戏规则理解不深,因此也就没能在这些自定义地图中找到游戏的乐趣。
《魔兽世界》—— "王权没有永恒,我的孩子"
在我印象中,十年前正是魔兽世界如日中天的时候,那时GTV游戏竞技频道会播出《魔兽世界》的内容(具体是什么我已经忘了,大概是副本的攻略之类的吧),除了电视节目我们还有《我叫MT》动画(虽然我也没看过多少集),还有《艾洋的魔兽世界漫画集》,还有《山口山》同人小说集(不过这个系列在我印象中只有第一部的质量最高),PPS网络电视上还有个舅舅党泄露下个版本什么时候来的三国剪辑鬼畜视频,哈哈哈哈,虽然我已经忘了标题名称和具体内容了,但是我还是记得那个视频很有趣。
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在那个年代,《魔兽世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就像是一颗核弹引爆在游戏界,只要你是游戏玩家,你可能没玩过它们,但你绝对不可能没听说过它。我说绝对不可能的意思就是说就连十三四岁的孩子都知道它的存在,家喻户晓。换句话说,它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王者荣耀》!
然而,虽然魔兽世界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可一个小孩能从哪里弄点卡钱呢?
因此,除了仅有的几次免费试玩体验以外,等到我真的有钱有闲去玩《魔兽世界》的时候,它却已不在巅峰了。
如今想来,真有种“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悲伤感啊。
等在我正式开始玩的时候,大概是在德拉诺之王版本。
在《魔兽世界》有句话 —— “满级之后才是开始”。
那么满级之前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呢?
说实话,我的感觉就是平淡如水。一开始的时候,我想要从头开始体验《魔兽世界》的剧情,所以我没有急着追上最新版本的内容,而是非常耐心地在玩旧版本的内容,丧钟镇,幽暗城、银松森林...斯坦索姆...血色修道院...外域,任务一个又一个,副本一次又一次,断断续续的直到打通整个外域之后,我才终于决定跳过诺森德和潘达利亚,直抵德拉诺。
因为版本迭代导致数值爆炸的问题,我在玩的时候就能感觉数值非常地不平衡,不管外域是什么任务什么怪,我一个火焰之雨下去通通秒杀。方便倒是确实方便了,可我也感觉很无聊。
此外,我也感觉到《魔兽世界》任务剧情叙事中有一种破碎、割裂感,这个任务我是女王密使,那个任务我就变成了冒险家,再下个任务我又变成了部落新兵,局部的剧情是完整、充分的,可是连在一起看却总有一种突兀、违和的感觉。如此这般,我也就对接下来的剧情不太感兴趣了,因为它们并不连贯。
德拉诺之王,并不是一个特别成功的版本,虎头蛇尾的剧情、时空穿越的老调重弹,被反复鞭尸的古尔丹。可以说,就是从这个版本开始,暴雪再也没有推陈出新的勇气了,而是走上了一代又一代的炒冷饭之路。
不过也就是在德拉诺,我找到了满级之后的乐趣——刷副本。
我记得那个时候,想要进史诗本就得用搜索器去自己找(或者建)队伍,然后还得去副本门口用集合石拉人。
刷刷副本,打打BOSS,看着自己的人物从全身青蓝不接换上炫酷的紫装橙装,多是一件美事啊。
后来打完7.0军团再临早期的一点预热内容之后,我就没再玩了。
因为这个时候网易干了一件很坑爹的事情——点卡改月卡。虽然我有钱有闲,可我毕竟是个学生还得上课啊,而且还有其他一些游戏我同时也在玩的,可不能保证每天都玩玩,又看着月卡一点点消耗,不是出不起那个钱,就是看着很心疼,索性干脆就放弃了。
而等我再重新进入游戏时,已经是7.0的末期了。而等到我升满级,才发现,史诗本已经变了天。
大秘境的出现导致我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普通史诗本到处都是装备着顶级大秘境装备的大佬,各种秒杀,我穿着普通装备连怪都抢不到。而在钥石本我带着普通装备一进副本就被怪秒杀,更别提在版本末期,各种绕路捷径都被发现了,大家都选择效率最高的打法,你路不熟,死在半路上那就是拖慢了咱的效率。这样的经历实在是让我觉得没有游戏体验,于是我又A了。
再然后,魔兽世界的剧情一步步拉跨,8.0争霸艾泽拉斯女王莫名黑化,9.0暗影国度窜出来个死后的世界,拜托我是亡灵我怎么会又死一次呢?暴雪你是否清醒?看着暗影国度NPC对着我个亡灵说:真羡慕你还活着。我直接无语了,真的玩不下去。这几个版本我都是草草体验一下就结束了。
虽然如今的魔兽世界尽显各种荒诞,就像如今的暴雪一样。
但是每当我读到那首诗:
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我没有长眠;
我是凛冽的寒风,掠过诺森德的雪原;
我是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西部荒野的麦田;
我是清幽的黎明,弥漫在荆棘谷的林间;
我是雄浑的鼓声,飞越纳格兰的云端;
我是温暖闪耀的星,点缀达纳苏斯的夜晚;
我是高歌的飞鸟,留存在美好的人间;
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我从未长眠。
每当我听到那首曲子:
我还是觉得我能够感觉到艾泽拉斯的存在,作为一个世界,它栩栩如生地存在着。
而在那遥远的另一边,有一个亡灵术士存在过。
《星际争霸2》—— “没有科普卢星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也是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的父母在南京出差,然后我就一个人在酒店房间里、在车上用笔记本玩着《星际争霸2:自由之翼》。如今再回想,真是觉得奇了怪了,我是怎么关注到这款游戏的?是从哪里掏的钱买了豪华典藏版?又是为什么花了这么一大笔钱去买正版玩呢?这大概会是永远的谜团了。
总之就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我玩到了《星际争霸2》。
《自由之翼》的剧情是史诗级的,这种史诗感体现在细节的描摹和人物的塑造中。吉姆雷诺、泰凯斯、马特霍纳...每个人的人物形象都是那么的生动形象、有血有肉。我最喜欢的游戏内容是在每个任务结束后跑到休伯利安号的休息区看UNN不着边际的特别报道,吉姆雷诺还会时不时吐槽两句,实在是非常有趣。
相比之下,很遗憾,之后的两部资料片《虫群之心》和《虚空之遗》都没能达到《自由之翼》的细致程度。(可恶,居然把我的电视节目给砍了,我要看电视啊!我要看电视!)
甚至就连《自由之翼》里的诺娃看着都比后来任务包里的诺娃漂亮多了。(也可能是我的错觉)
不过总的来说,《星际争霸2》的剧情可以称得上是波澜壮阔,引人入胜的。暴雪的人物塑造堪称一绝,《自由之翼》的斯旺、唐尼沃米利安...《虫群之心》的扎加拉、德哈卡、成语大师阿巴瑟...《虚空之遗》的凯拉克斯、高坚果...
尽管并不完美,但它仍是一部优秀的太空歌剧。
另外我特别想要称赞一下这款游戏的国语配音,完全没有出戏的感觉,我觉得这款游戏是我心目中的国语配音天花板。(排除掉Dota2的话,那个毕竟不是剧情游戏)
如果《星际争霸2》只有战役剧情模式的话,那它也就不过是一款“普通”的史诗级剧情游戏罢了,但它不是一款普通的游戏,它是《星际争霸》,而《星际争霸》是”上帝借暴雪之手赐予玩家的神作”。
不过当年的我,其实并没有体会到这款神作怎么个神法。
我记得最先吸引我注意到《星际争霸》对战模式的,是《真实大帝打丑康》这场比赛。在相声和弹幕的一片欢声笑语中,我度过了两个半小时枯燥的城市化大战泉水钩。后来我就看起了scboy的直播,然后在战役和合作任务中不断地尝试、挑战更高难度,一路打过了残酷难度,打过了专家电脑,才终于打起了对战。
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某一天我终于发现了,《星际争霸2》真的是一款神作!
我还记得在我小时候我常玩一些模拟经营游戏,《书店物语》、《漫画奥之细道》、《游戏发展国》等等等等,我发现这些游戏都存在着一种通病,赚钱->提高能力->赚更多的钱->提高更多的能力,等到能力达到极限,钱也日进斗金的时候,游戏就变得无聊了。
而《星际争霸》这款游戏不一样,赚晶体矿->运营扩张->赚更多晶体矿之外,扩张达到极限、矿也盈余满仓之后,你还可以选择暴兵去进攻对方。而一旦你选择暴兵进攻,你就会发现,晶体矿和气矿放在那里是没有用的,得把它们变成实际的建筑和单位才能在游戏中取胜,要么变成基地提高采集效率,要么变成士兵提高攻防能力,要么变成科技尽早弯道超车。
玩了这个游戏我才发现,一家公司有多少存款根本不重要,重要是它的利润率。
最奇妙的是,这些产品,这些士兵生产出来之后还是可以消耗的,还是可以用来去交换战损的。
《星际争霸》这款游戏要求两种基本的能力,一种是运营,它决定了你能生产多少士兵,能多快生产高级士兵;一种是操作,它决定了你能够用这些士兵去交换对面多少士兵。根据对战双方的生产和交换情况决定谁赚了谁亏了,进而决定谁赢谁输。
这是游戏吗?这不是现实吗?
对这样一款游戏我想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神作!
而且这款游戏,它还十分的纯粹,只有运营和操作,没有杂七杂八的等级、装备等等其他游戏常有的概念,没有任何不公平的、随机的因素,通通都没有,有的只是对战双方智力和体力的比拼。在这样一款游戏流行的年代,诞生出电子竞技这样新奇的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
玩过了《星际争霸》之后我才发现,其他的一切RTS游戏竟是那样的臃肿无趣,《红色警戒》谜样的单位,《英雄连》奇怪的血条,《全面战争》和《太阳帝国的陨落》缓慢的节奏,《魔兽争霸》和《咒语力量》突兀的RPG元素。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在RTS的核心体验上,和《星际争霸》一比,它们都是渣渣。《星际争霸》杀死了所有RTS游戏,也杀死所有模拟经营游戏。
我不敢肯定,有时我也不愿肯定,但它确实有可能是"终结了所有战争的战争"。
不知道未来的《风暴之门》是否有那么一丝丝机会超越《星际争霸》,我不抱任何期待,在这没有期待中等待着。
《炉石传说》—— 大概是暴雪最后一款(商业)成功的游戏?
关于炉石传说,我觉得我没什么可说的,是个卡牌游戏,仅此而已。
不过可能是出于我的一种崇洋媚外的思想,《炉石传说》是唯一一款我愿意在手机上玩上比较长一段时间的游戏。
我觉得它的界面设计充斥着一种高级感,和当时别的手游都不一样。(不知道现在的《原神》能不能和它比一比)
话虽如此,我从来也没怎么深入体验过,因此也就没什么可说的。
《风暴英雄》—— 有点不一样的Dota
我在写Dota2的文中有聊过这款游戏,这之后我又再次尝试玩了一段时间,虽说我还是觉得它不如Dota2优秀,但它确实做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在删除了经济系统后,英雄的变化变少了,而地图机制要素增加之后,游戏的目标变得更明确了。
在Dota2中,团战的时机是不固定的,有可能大哥刷钱被抓了,有可能己方抓人对方速度支援了,有可能大哥备好了关键技能和装备。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两拨人就要干上一波团战。《风暴英雄》就不一样,你能够根据地图的机制对接下来要做什么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种很有趣的差异,没有好坏之分,它们只是不同。
我比较遗憾的是暴雪没能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制作出更多有趣的差异来。也许在这条路的尽头就有一种全新的游戏。
《守望先锋》—— 政治正确的狂欢
虽然我是守望先锋的预购玩家,但当时我正痴迷于《CS:GO》,CS珠玉在前,OW恐不能及也。
浅尝一小段时间后,我就放弃了,玩起来我个人的感觉有点像是《军团要塞2》加了MOD。
比较值得称道的是在这款游戏的早期版本中,你仍然能感觉到暴雪的人物塑造功力不减当年,《双龙》、《荣耀》...简简单单地播播动画,人物形象就立起来了。
然而也正是因为暴雪的角色形象是建立在大量的细节堆砌上的,当你为了政治正确去强行推翻这些细节的时候,一种强烈的违和感就扑面而来。
其中我觉得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76变GAY,士兵76在我看来是经典的美国队长人设,那如果76都GAY化了,美国队长又何尝不能GAY化呢,连美国队长都GAY化了,难道就没人觉得不对劲吗?
这个角色能不能GAY化?当然可以,但是你要有铺垫,要有细节,要有可信度,你不能够这个美国队长突然拿出个照片来,“大家快看,我是个GAY",然后其他角色乐呵呵的,”哦,原来你是个GAY啊“,就完事了。这种简单粗暴的GAY化方式,和这个人物身上的海量细节根本就不匹配,就好像他的GAY化与否完全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一样。既然76的性取向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那么他非得是个GAY吗?他非得不是个GAY吗?或者和GAY不GAY的没有关系,他的性向有什么理由非得以这种方式出现在这个故事里吗?
相比之下,猎空的GAY化方式就要柔和得多了,一个普通的圣诞节,和同性恋人一起度过。这种柔和既是因为这个画面有一种生活气息,也是因为猎空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年轻女孩,好吧GAY了就GAY了,不过是性取向也怪了点,没什么好奇怪的。而美国队长突然就GAY了,我不相信啊。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对LES比较能够接受。以上观点很可能不够客观。)
既然在这里提到了LGBT的问题了,那我就有些话总觉得不吐不快了。
我记得我有一次在星际2的聊天频道里遇见过一位变性人士,在聊这方面的话题。我忘了我当时说了些什么了,但是我可能是觉得这个话题在这里谈不太合适,希望能换个话题,然后就有人问我是不是对变性人士有意见?我记得我当时没有回应,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个话题不适合公开谈。
过了很久之后我才明白,因为在当时我就觉得有很多人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去看待LGBT群体的,说不上喜好,也说不上厌恶,就是一种“快看快看,这个人好奇怪哟”的感觉,娱乐着自己。我觉得这些人对LGBT群体缺乏应有的尊重,而恰恰也是这些人最愿意去(假意)关心LGBT群体。
我自己是否小人之心了呢?我不知道。
但我明白这一点之后就非常赞同我们国家对待LGBT群体的策略,不宣扬,亦不反对。
这确实是在这个保守的国家里对LGBT最大的保护了。
那么外国那些关心LGBT的人,他们是不是真的关心LGBT呢?
他们是否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塑造一个可信的LGBT人物呢?
至少我没在76上看出这些。
后记
暴雪在中国的旅途就这样告一段落了。
写完这篇文章,我感觉也和我的青春告一段落了。
我玩了这么多暴雪游戏,却唯独没怎么玩过《暗黑破坏神》,所以也就没有写,如今想来,还真觉得有点遗憾。
曾经的暴雪,真是一家不可思议的公司,他们在屏幕的虚拟中创造出了真实。
我相信即便将来暴雪公司不复存在了,这份真实也一定还会留在每一个玩家心中,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时间把他们也都带走。
暂无关于此日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