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看不出来和游戏有什么关系的红头文件一出。
不知道为什么,脖子一冷,鼻子一酸。
似乎“地下游戏”的时代来了!
第一部分:苟活!
在商业化产品大举占领游戏市场的当下,任何一家公司的“过亿”流水的新闻多数已是自欺欺人一般的存在,标题看上去已然没有了惊讶,只是在某些‘吹牛逼’大会上作为嘘捧对方的一介说辞而已。
一家还好,普遍行业都在炒作收入流水XX亿、又一连炒作这么多年,难免会被虎视眈眈的人盯上这块肥肉!
下面是历年施行措施和成立部门单位的大概里程碑:(源于网络,时间可能有所出入)
1985年,版权局成立,原则是保护图书、音像制品出版物的著作权。
1986年,新闻出版署成立。主管版权事物,职权同上。
1991年,《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暂行版)发布
1994年,《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正式颁布执行。
1998年,发布《中国软件产品管理办法(暂行版)》
2000年,正式颁布执行《中国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管理软件、图书、音像制品。至于管理什么,无从所知。
2003年,《互联网文化管理规定(暂行版)》颁布,规定“互联网产品要遵守规定进行管理”,并且对进口产品严格规定:“进口互联网产品应当上报文化部进行内容核查”,从而严格管控外来内容。
2013年,拆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成立“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要规划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电影事业的发展。监督,管理;并且负责著作权管理。
2016年,版署备案开始执行
硬性需要的资质:如下
1、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
2、软件注册权
3、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
4、版号申请
5、版署游戏备案
一套套政策出台后,可难坏了那些中小型企业;倒闭的倒闭,关门的关门,为数不多的的研发为了能够苟活一部分选择了做杨白劳,踏踏实实抱紧大腿,让自己的孩子不顾廉耻的受到摧残;另一部分,转型做了独立游戏和单机游戏。
当然,还有一部分,卖了煎饼,烤了白薯,做了大排档。生意之好,让人怀疑人生。
除了商业化产品以外,说说那些夹缝中求生存的独立游戏团队,生活之艰辛可谓处处如履薄冰、全部步履维艰。
App Store和各大平台都根据国家要求要求备案、软著、版号…各项条件琐碎至极,流程全跑下来快则3个月,慢则半年一年,拖垮的团队不计其数。
而想要寻求大腿的帮助,面临的是大厂的各种霸王条款和剥削。仅端午身边的朋友,通过某独立游戏平台谈及的合作条款则有如下:
1、X月内渠道独享发行权
2、无版权金,多数为‘预付款+产品分成’合作模式
3、需支持本地化调整,未完成不可上线
4、其他数据达标对赌条件约定
………………
………………
………………
行业发展已经畸形扭曲,丑态百出,那些打着“扶持独立游戏”的各项孵化机构、平台,都堂而皇之的拿帮助别人作为幌子,吸引后用各种苛刻条款掐住了研发方的脖子;朋友的话讲:伸头缩头都是一刀,不如暂时苟活,至少能活,还要什么条件。
第二部分:“地下摇滚”
“能活着就行了,至少能活着,要什么条件?”
上次听到这句话可以想到15年前,那是一个一头长发胡子拉碴的大哥,以前在地下摇滚混迹多年。最后无奈,做了生意,卖了乐器,创建了Wave garden吉他。
他就是90年代的梦魇乐队主音吉他手,Wave Garden吉他创始人:王建
WaveGarden创始人:王建(中)
郁乐队主唱:刘斌(左)
那时候跟王建聊天,看到他叼着烟回想:
“那时候,地下摇滚都没有钱,但是就是想写好歌,想写好听的歌给爱听的人。
为了得到出版方的发行权,我们需要跪舔有钱的人、有权的人、审核的人、审批的人、验资的人、地方的人、市级的人、分局的人、总局的人……所有的人。
一环一环,一步一步。如此艰辛,如此可怜。
那时候的“地下摇滚”,就是个笑话。”
仔细想想
我似乎也经历过地下摇滚的时代:那个只有十几个乐队一起凑钱才能出的起制作费的年代;那个没有钱宣传;那个四五个人每天半夜免费去跑场子的年代;那个整个社会都认为你是“二流子”的时代。
更有意思的是,那个戴着有色眼镜、并且给你打上各种标签的时代:
有纹身的:臭流氓!
长头发的:二椅子!
路上光膀子的:二流子!
破牛仔裤:乞丐!
皮靴子:美国走狗,走资派!(当年已经改革开放N年了)
朋克头:神经病!
……
这些摇滚应该有的样子,“我们都有,我们没有误导谁,我们只是想做自己”,这些话让我们这些奇装异服的人说出来,就像是自我狡辩一样缺乏说服力。
让我联想到现在的游戏行业,颇多相似,难免又犯了病胡思乱想一番。
举个例子吧:
你的妈妈没有给你任何保障,可是却要你担负各种责任,要求你为妈妈做出贡献。可本身一个没有得到母亲爱的孩子,怎么才能不被母亲毒打虐待呢?
恩,一如既往的听话就好了:“妈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妈妈说不对,我们就知道不对。妈妈说不好,我们就去改!妈妈说你要孝顺,好好的把你工资交上来,妈妈爱你还会给你生活费!……”我相信大多数还能活着的乖孩子,都是这样做的。
突然有一天妈妈说:“隔壁家的孩子都是坏孩子,我们不许和他们玩,如果你不听话!你就不要出去!”我们妥协了。妈妈没有给我任何的权利让你捍卫自己,也没有给我们任何棍棒武器,只是告诉我们躲在家里就好!妈妈关门不让孩子进来!
此时此刻,你看不到了孩子们到底有什么缺点,况且你还小,所以邻居家孩子们就是不好!
后来,你发现家里的围墙藏着一把梯子……
第三部分:不可预知的未来
我高兴的盼着盼着,盼了15年。
“地下摇滚”终于不在了!
后来……
我担心的看着看着!看了13年。
“地下游戏”时代如洪水猛兽般的来了!
………………
未来,我不敢多想!
群内朋友聊天所看到的未来
因为担忧,我想问几个问题:
是否应该为了降低孩子们的骨折率,从而停止体育课,并且限制出售儿童自行车、儿童运动器材…等系列产品?并且限制销售可X可乐、百X可乐……等会导致缺钙的碳酸饮料。上架过程是否需要教育部审批?
是否应该为了确保孩子生长环境健康,预防家暴,从2019年开始,儿童成长至5岁,限制孩子和成年人沟通的次数,每天限制X句以内。
上面两个例子或许极端,也或许在别人看来简直无厘头。但对比起这则红头文件,难道不是完美的效仿么?
我只想说,当年老子玩“地下摇滚”都没饿死。
今天你发个红头文件卡我脖子!吹牛逼呢!
我不怕做“地下游戏”!!!!!!!!!!!!!!
我的公众号:shenmagames(请关注:神码玩意儿)
终于摇滚乐和游戏走到了一起
@hont:历史特别相似;每一个时代都有当下的牺牲品。
感觉音乐行业和游戏行业其实真挺像的...最近有点关注嘻哈音乐,也是透心凉...
@无情路:音乐行业的内部斗争和利益集团关系已经趋于游戏了,或者说游戏趋于音乐行业。无非大家都是在互相炒作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