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stopia和Self-Identity是很容易给人以“深刻”之感的主题。但缺陷在于,它们已经由《Brave New World》、《Animal Farm》和《1984》以及《V for Vendetta》甚至《Zootopia》们解释过很多遍了,因此很难有实质上的创新。所以一旦被识别出来,剧情的惊喜感就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尤其是动画领域,还鲜有尝试(或者说尝试的都变成了tan90°),识别困难和成功的注意力吸引两种期望结果并存。总之,这是一个风险显而易见的尝试,而国产动画的形式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潜在的政治风险,尤其是在一部标榜“暴力”的动画中。相比于后者,其实前者可能是更大的突破。
*关注到技术层面。不能避开的就是所谓的“PG-13”和“暴力美学”。不思凡自称是一个不太注重前任大师作品而更关注自我表达的人。但是在各种资料各个方面中,我们都看到了这部电影和Quentin Tarantino的联系。而Quentin其实接受过长期电影教育,他想用暴力把某些东西从高高在上的殿堂中拉下来,结果却是很多人又把他推了上去。Quentin的暴力场景,看似简单粗放,但是其实最擅长的就是以静制动,对于场面节奏的把控可谓已臻化境。在《大护法》中,有很多类似的西部枪战风格场景,这是对于国产动画固有模式的积极创新,但是显然在动作设计和剪辑方面还有不小的距离(经费可能是因素之一,但Quentin同样面临这种问题)。我尝试在演职人员里找“动作指导”这个人,可能是我眼神不好,并没有发现,如果有信息的可以告知我。
其实在本片中可以看到很多我们熟悉的影子。电影试图用一些搞笑的段落来缓解气氛和丰满人物形象,我在观影过程中一直浮现的就是周星驰的作品,尤其是《大话西游》,我认为这是符合创作者经历的联想。观众也能get到店,反应都还不错,但如果在观影时对电影进行更加严谨深入的审视,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可能过于注重故事情节,本片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在我看来都并不怎么成功。占据大量篇幅的旁白则让人想到《A Clockwork Orange》,但是综合全片来看,剧情,旁白、人物和动作场景之间的联系显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解释逻辑不够清晰。作者的计划是拍三部曲,如果能完成,或许人物会更加丰满全面。即使排除次要人物,仅看这一部的核心人物,这些问题仍然不可忽视。
*总而言之,《大护法》在技巧和艺术性上做了有益的摸索,尽管差距依然明显,但一个更多样化的市场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但从产业的角度来说,中国的Spielberg或许比Quentin更重要,《Zootopia》更是成熟的标志。
PS:电影里是不是出现了“东三雪碧“啊。。。
PSS:巴西贫民窟可以代表犯罪,代表堕落,但它唯独不能代表束缚
图片是我最喜欢的Quentin镜头之一
暂无关于此日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