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咨询师之前也有聊过这话题。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日本文化作品中几乎都没有出现过“精神科医生”的类型角色?京极夏彦小说《姑获鸟之夏》和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和岩井俊二电影《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和大今良时的漫画《声之形》还有许许多多的数都不清的电影漫画动画没错里面是有精神病治疗的戏份,但“医生”和“治疗过程”都只是 narrative devices 而已,没有获得任何正面描写,叙事权重也被分配得很低。在日式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健康问题往往也不是通过“医生”或“疗程”来达成 resolve 的。
总之,“医生”“医院”“药物”“疗程”等内容在故事中往往只会被提及,决不会登场。
是日本的精神病人太少见、太边缘了,导致编剧和作家们取材困难吗?不见得,日本的精神病患病率和疗养机构普及率即使放在全球比起来都是在“顶尖”级的,我很难相信他们的文人会对精神病这个主题感到陌生。
是他们太熟悉精神病,熟到不当一回事了,于是懒得特意刻画“治疗”的具体情景和医生的“具体形象”了吗?不太像,他们既然有闲工夫去刻画律师、消防员、警察、外科医生和教师等职业人士的荧幕形象,我不相信在遇到“精神科医生”时,他们才突然发懒。
日本国内是否存在“精神卫生医疗”的概念?如果存在,与我们常说的那个“精神卫生医疗”指的是一件事吗?
例如,美国人民平常说的 Chinese food 跟我们常说的“中国菜”就不是同一个东西啊,虽然在字面上是。
那个油管视频没有给出回答,但至少证明了,除我以外,还有好些人也正在好奇着同一个问题。
暂无关于此日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