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或变天:独立游戏何去何从
说到版号,谈虎色变。
还记得18年版号寒冬,国家“倒逼精品”,游戏行业哀鸿遍野。
那一年,家大业大的腾讯和网易靠老游戏勉强度日,一大批中小团队直接解散。
三年一轮回,这一次名头变了,不说总量调控了,反而变成了“保护未成年人”,“压实主体责任”
责任都是行业的,与家长,监管无关。谁污染谁治理,谁原告谁举证,谁从业谁背锅,“自古以来”“应当如此”
先约谈了腾讯网易,“你们要乖”,未成年只准玩一小时!什么,还有租号平台陪玩平台能绕开监管,60老太深夜五杀!你们主体责任没压实,政治站位不够高啊!
再开始向steam吹风,京东下架“不合时宜”的主机游戏,新浪微博开始封号,一再传言“未获得版号”游戏不能被媒体传播。这是要回到当年茅台严规下,一瓶白开水2699的时代了?
部分传言过分捕风捉影,实不可信,如什么Funplus带的头,都怪腾讯怪物猎人云云,当年可还是文化部管游戏,造谣也请按照基本法。编的合理一点。
但从多个信源了解,对Steam上的独立游戏而言,监管只可能愈加从严。
无他,唯版号耳
一般来说,上steam的独立游戏并没有申请版号的习惯,因为对于大部分独立游戏团队,申请版号不是一件易事。投入其中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大不划算。再加上Steam平台设立海外,并没有说非要版号才能上。
但是未来,没有版号硬上Steam,怕是会连平台到游戏一锅炖。网游基本纳入可控范围,且主机游戏玩家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监管之下,没有“法外之地”。
所以后续对独立游戏团队来说,除了考究创意,合规,会变成另一门大学问。当然在此也郑重提醒:市场上那些版号贩子,加速中介,百分之99都不可信。老老实实找家出版社资质或委托发行商申请,然后老老实实的等待审批及“反馈修改”,可能是当前市场下最靠谱途径。
不负责任的盲预测,我觉得未来独立游戏行业可能迎来几种变化
第一,是类似F5一样的“我们联合”。独立游戏团队之间可能进入互相串联,甚至产生一些中型合作企业。在合规要求下,单打独斗效率很低,联盟型公司反而可以通过类中台的部门,解决一些燃眉之急。比较有机会的如椰岛,雷霆,以及心动、B站的独立游戏部门,可能会更容易拿到好产品。(比方说风来之国,人家PC是有版号的)
第二,是发行与研发之间可能会更深度一体化。发行需要更深度的研究游戏内容,一方面,是在市场竞争中快速挖掘出产品标签与卖点,从而在不利的传播环境下找到破局之道。另一方面,也是前置在合规层面了解产品,把一些“不合时宜”的苗头,扼杀在襁褓。未来对发行商的能力要求,绝不是接个Steam发发媒体通稿跑跑展会就完事。
第三,反而可能会产生国产游戏的利好。国家要求文化走出去,一些以中国元素为题材的产品,以及一些所谓的功能游戏(解谜题材也算),只要题材上“不戏说不胡说”,在版号申请的进度中,反而有机会加快并收到更多关注,在未来的传播中,随着所谓“文化自信”增强,小粉红式的自来水,或许也可以期待——毕竟,这个市场的竞争总量,看上去又回迎来一次冰封。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看透了这个行业的悲观情景,但依然热爱它。
困难都是短暂的,也不必把监管当成真的洪水猛兽,他只是一个不自知的巨人,一个微表情,却迎来一个行业的大地震。
早点长大吧,早点长大吧
文末广告:
如有希望明年上线的独立游戏研发团队,如果您恰巧缺少发行或专业市场团队,或许我们可以谈谈。
寒冬之下,报团取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