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East 的 DECO Cassette System
想必大家对 Data East 应该都不陌生。今儿我们先来介绍一下 Data East 的 DECO Cassette System。关于 Data East 最后破产倒闭的事儿以后再说。
Data East 由 Tetsuo Fukuda(福田 哲夫)于 1976 年 4 月 20 日在日本东京创办,本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但是由于正赶上电子游戏的黄金时代(Golden age of arcade video games, 1970 年代后期至 1985)[1],所以也尝试街机系统的制作。公司在 1978 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游戏:Super Break。而等到 1979 年的时候,Data East 已经开发了 18 款投币式街机游戏。[2]
Data East 1979 在加州创建了北美分公司,本来主要是负责采购配件并发回日本,但也承担街机系统更换等工作。福田哲夫以他特有的工程师感觉,发现大型街机的回收和更换配件都很消耗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ata East 日本开始研发在当时看来是很具革命性的街机系统 DECO Cassette System。[2]
其实从名字就能够看出,这是一个磁带系统。不过它准确的名字叫做 DECO(Data East COrportaion)卡匣系统(デコカセットシステム),由 Data East 在 1980 年 12 月制造出来,是最早支持机主更换游戏的标准化大型街机基板,即后来的各种“System XX”的鼻祖。机主可以分开购买基本机台和储存游戏的标准音频卡带,然后将卡带插入机台并加上安全锁。通电后数据就会从磁带拷贝到机台 RAM 中;这一过程耗时两三分钟,之后在机台重启前都可以游玩游戏。[3]
它的出现,解决了当时街机厅很大的一个问题。之前想要更换一款游戏,只能再换一台机器,而旧的只能折旧出售,或者扔在库房中,现在街机收藏家们就是到处寻找这些被遗弃的机台。DECO 系统让街机更换游戏变得像家用机一样方便,显然是一个听起来很好的选择。为了它,Data East 也起劲儿的做了些宣传和推广。
这一做法听起来很不赖,街机店主只要买一台 DECO,然后根据需要更换游戏磁带就可以了,随着游戏磁带提供的还有游戏说明招贴和横条海报,可以对 DESC 的展示内容进行更换,看起来跟一般的街机差别不是很大。我们今天虽然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在当时确实能够很实际的解决问题。于是,不少街机店都购买了 DECO 系统,1983 年的数据是在日本就已经销售出了 35,000 台。[2]
不幸的是,虽然 DECO 看起来理想,但是实际上却有不少问题。
首先,磁带记录数据实在是太不可靠了,尤其是开门营业的街机厅,每天都要读取数据造成磨损,虽说读取时间不长,但是不用个把月,磁带就会出现读取错误,这是个天生的缺陷。其次,就是 DECO 上并没能支持大量的优秀作品——因为其它优秀作品的厂商并没有支持它,而 Data East 自己的一些优秀作品,比如 BurgerTime,为了利益最大化也会同时授权给发行商制作单一基板的街机,所以怎么看来都并没有优势。
于是,1984 年的时候,Data East 让 DECO 退出了历史舞台。短短四年间,DECO 上面登场的游戏有接近 50 款,大作很少,基本上都是二线水平的作品。且大部分都是在日本发行的。[7]
虽然 DECO 在游戏历史上只有这么短暂的几年,但是做出的尝试还是值得称赞的。而且,在街机收藏界,DECO 已是很抢手的收藏品。因为,经过这么多年之后,想要找到一台完好的机器很容易,但是想找到还能运行的磁带已经是相当困难,更别提还需要它对应的安全锁。而 DECO 上的游戏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也很有收集的价值,毕竟代表着一段游戏历史。因此,DECO 的收藏相当具有挑战性,这更让很多收藏家跃跃欲试。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 BurgerTime 就是 DECO 上少有的热门作品之一。(DECO 上最著名的游戏是《空手道冠军(Karate Champ)》 这一款)[8]
BurgerTime
BurgerTime(バーガータイム,Hamburger,国内玩家最早的时候亲切的叫它“面包师”)是 Data East 在 1982 年开发的一款平台动作游戏,同时开发的还有一款叫做《金龟车(Bump 'N' Jump)》的游戏,也比较有名,以后有机会也可能会介绍。
这两款游戏在开发的时候,Bally Midway 就已经注意到了。当时 Midway 在北美凭借手中的《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和《吃豆人(Pac-Man)》这两款游戏的授权简直是赚翻了,是相当知名的发行商。因此当 Midway 找到 Data East 的时候,很顺利的就取得了北美街机的授权。
而这两款游戏上市以后果然没有让 Midway 失望,在北美的销售都超过了当时的热门游戏《吃豆小姐(Ms. Pac-Man)》,《大蜜蜂(Galaga)》和《大金刚(Donkey Kong)》[2]。同时,Data East 也在北美通过自己的 DECO Cassette System 街机系统发行了这两款游戏,只是跟 Midway 的在版权信息上有明显的显示区别。因此,这两款游戏的知名度和流传度都很高,也都成为了经典游戏。[9][10]
BurgerTime 的目标很简单,只要在每一关完成制作几个汉堡包就可以了,制作方法在现在看起来也是比较开脑洞的:一个汉堡原料分为好几层,这个大家都知道。它们被按照顺序放在不同的平台上,大厨 Peter Pepper 要走上平台将上一层的原料踩落到下一层,重复做下来,一直将所有原料都踩到下面的盘子里面,按照顺序叠加在一起,就算做好一个。
听起来挺复杂,但是游戏画面设计得简单明了,一看就明白。玩家控制的是主角大厨 Peter Pepper,那就开始去踩吧~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配料中的热狗肠、泡菜和鸡蛋好像不大乐意,变成了敌人联手出来阻止你。它们也会爬楼梯,会自行选择路线,也会在距离较近的时候追着你,一旦被它们抓到,一条命就没有了。
当然大厨除了躲避以外也有其它办法,他随身携带着胡椒粉,面对敌人的时候,只要向它们喷洒胡椒粉就能暂时定住敌人。
敌人也可以被消灭,当你在踩下原料的时候,如果原料坠落的下方正好有敌人,就会被盖住并消灭掉,当然它一会儿还会再出来。而如果你踩下的原料上有被定住的敌人或者说正好有追赶你的敌人走上了原料,那么当你成功让原料下落的时候,敌人也会跟着原料一起落下去。而且,由于原料上面有敌人,重量发生改变,原料还会多下落几层。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规则,那么对快速通关相当有帮助。
游戏共有 6 个场景,难度越来越高,当成功通过最后一个场景的时候,游戏场景会循环回第一个,难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这其实是一个无尽的游戏过程。
REWIND
这里是我们玩了两分钟的一个简短视频,没玩过的看了大概就会有一些了解。
移植和克隆
除了街机的授权,1982 年 Data East 还将家用机授权给了 Matlel,由其承担从 Intellivision 到 PC 的移植工作。1983 年由为 Matlel 工作的 Ray Kaestner 仅仅花了两个月时间完成移植[11],于是家用版 BurgerTime 先行登上 Intellivision 发售。
那个年代的日本公司,很多信息都是保密的。在 1983 年的时候,Data East 已经有 75 名游戏开发人员,究竟谁参与了 BurgerTime 的开发,这背后有什么故事,直到现在都比较难找到。不过在 2002 年的一次圆桌会谈上,几位为 Data East 工作过的人员提及到,当时的开发者相当自由,他们只要拿出一份计划来就有可能获得老板的同意,去进行开发。其中一位“H 君”提到,FC 的移植是他一个人带着另外两个外包人员完成的,但是他也没有提及最初的开发者是谁。[8]
而在北美这个崇尚个人价值的区域则不同,Ray Kaestner 的移植工作只有三个月时间,而他在三个月后还要举行婚礼。所以他快速的花了两个月时间做完移植工作,然后剩下一个月用来优化和调整。据说婚礼当天他的伴郎还在仪式即将开始玩这款游戏。[11]
BurgerTime 是 Ray Kaestner 在 Intellivision 第一款自己开发的游戏,他随后还参与了其它游戏的开发。Intellivision 倒闭之后,他还参与了 BurgerTime 续篇 Diner 的开发工作[12]。所以,现在回顾起 BurgerTime 的开发故事,基本上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找到 Ray Kaestner,问这问那。
随后,Atari 2600,IBM PC,Apple II 以及 Aquarius 版本也陆续推出,基本上都是基于 Ray Kaestner 的版本。而 Data East 自己则移植了 TI-99/4A,MSX 和 NES (FC) 版本。值得一提的是,Apple II 和 IBM PC 的版本还增加了 6 个新的关卡。[11]
Data East 对自己的街机游戏宣传向来比较有限,所以 Matlel 当时并无胜算。但是 BurgerTime 由于有 Midway 这个大发行商,Matlel 算是借了东风,Intellivision 上销量长红,并且成为该平台上销量最高的游戏。[11]
鉴于 BurgerTime 的题材与现实生活有联系,Intellivision 在推广的时候,甚至还跟知名快餐连锁 Wendy's 合作,推出了快餐优惠券,购买游戏的玩家可以收到 $5 的餐厅优惠券。这在当时也是很漂亮的市场营销行为。而 Wendy's 与 BurgerTime 的联系还不止这些,后面会提到。
而在那个知识产权不甚健全的时期,没有取得授权的很多厂商则悄悄的做着 BurgerTime 的克隆,出现了无数的模仿的作品。比如:Mr. Wimpy、Burger Chase、Burger Time (Interceptor Micros)、BurgerSpace、Chip Factory、Burger Boy!、Basic Burger、Barmy Burgers、Burger Builder、Bear Bovver 和 Lunchtime 等[10]。这些游戏都吸取了 BurgerTime 的精髓,然后加以改变,要是在今天,估计就能形成一系列的 BurgerTime-like 了。克隆我们就不多列举了,没什么营养。
电子游戏的黄金时代过去之后,因为游戏本身具有的独特乐趣,BurgerTime 并没有消失,反而不停的以各种形态登陆不同的掌机、家用机平台。我们最近能看到的是,刚刚又以怀旧的姿态登上了 Switch 平台。
历史资料
这里是一些历史报道,您可以点击查看 4K 分辨率的大图。
(相关报道由 indienova 整理)
游戏相关的宣传资料,可点击查看大图。
对流行文化的影响
BurgerTime 作为电子游戏黄金时代早期的知名作品,不可避免的也对流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游戏本身并没有说游戏发生的快餐店叫什么名字,但是有些资料就介绍说游戏发生在一个跟游戏同名的叫做 BurgerTime 的餐厅。而其它很多人干脆就把自己熟悉的快餐店比如 McDonald's,Burger King,Jack-In-The-Box,Wendy's,Whataburger 等当作游戏发生的场景,就好像真的发生在自己生活中一样。[20]
BurgerTime 相关的周边也产生了很多,现在也还能买到 BurgerTime 主题的文化衫:
其它的相关周边更是不计其数,也由此能看出玩家对它的喜爱。
BurgerTime 由于它无尽并且需要技巧的特性,使得它成为很多游戏高分比赛的专用游戏,现如今也还是众人随时有兴趣去挑战的项目。一般情况下,产生纪录的地点都是知名的大型街机厅,并且有大量的围观观众,也成为纪录诞生的目击者,对游戏爱好者来说,看游戏破纪录是一回事,对游戏的热爱和群体的狂欢才是他们最看重的。
目前最知名的记录保持者 Bryan L. Wagner,他在 2005 年 9 月 5 日创下了 8,601,300 的世界公认记录,为达到这一纪录他花了大约 6 个小时,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熬过来的,这也是他最为知名的记录。
随后在次年 6 月 2 日又达到了 90 万分[21][22]。而 2008 年 9 月 19 日则创下 11,512,500 分的记录![23]
而在后来一些与电子游戏文化相关的电影中,也出现过 BurgerTime 的主角大厨 Peter Pepper,比如《无敌破坏王(Wreck-It Ralph)》和《像素大战(Pixels)》,我们找到了《无敌破坏王》中出现的一个镜头:
另外,前面提到 Wendy's 与 Matlel 的合作推广,而 Wendy's 居然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内置了一个自己开发的 BurgerTime。如果访问网站的时候找不到页面,会重定向访客到 404 页面,游戏就放在官网的 404 页面上:
时不时的,我们还能看到关于 Peter Pepper 的漫画呢:
厉害吧?如果您从未玩过这款游戏,那么建议您亲身体验一下,现在玩起来还是简单刺激!
结束语
只是简单的回顾了一下 BurgerTime,尽管它可能不是街机时代最热门的作品,但是显然也是第一梯队的成员,而且直到今天还活跃在各个平台上。现在回头看游戏的设计,也是教科书一样的存在。视频游戏飞速的发展,期间涌现出大量的具有特色的游戏,不断推进行业向前,BurgerTime 显然是其中不可被忽视的一份子。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无法得知更详细的开发背后的故事,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有机会将其补充进来。
往期回顾
如果您对游戏历史感兴趣,欢迎投稿给我们,帮助我们一起完善“游戏瑰宝”这个专题。
参考以及来源
[1] Jason Whittaker (2004),The cyberspace handbook,Routledge,p. 122,ISBN 0-415-16835-X
[2] When West Meets Data East, Retro Gamer, Load 33, p.51
[3] DECO 卡匣系统,Wikipedia
[4] DECO Cassette System: Revolution, flyers.arcade-museum.com
[5] DECO Cassette System: Multi Conversion Kit, flyers.arcade-museum.com
[6] DECO Cassette System Pictures, atariprotos.com
[7] The DECO Cassette System predates multi-game arcade tech..., 8-bitcentral.com
[8] Data East – 2002 Round Table Interview, shmuplations.com
[9] Here Come The Convertibles!, Electronic Games Issue 18, Vol. 02-06, Aug 1983, p.92
[10] BurgerTime, Wikipedia
[11] BurgerTime, intellivisionlives.com
[12] Sean Kelly, ... Ray Kaestner, digitpress.com
[13] Paula Claunch (2011-08-07), Distracted Finding…, akajanerandom.com
[14] Mattel Aquarius Burgertime Game Cartridge - Model 4653, geekvintage.com
[15] Beating the Top 15 Coin-ops, Video Games, Issue 06, Vol. 01-06, Mar 1983, p.44
[16] INTELLIYISIO II: The Sequel, Electronic Fun Vol. 01-06, Apr 1983, p.31, p95
[17] Basic Training, Enter, Oct 1983, p.60
[18] Game Workout: Climb And Punishment, Electronic Fun Vol. 01-10, Aug 1983, p.71-72
[19] Insert Coin Here - Attack of the Killer Pickle Slices!, Electronic Games, Issue 17, Vol. 02-05, Jul 1983, p.88
[20] BurgerTime, arcade-museum.com
[21] Guest Post (2005-09-05), Burgertime - Bryan's New World Record !!, twingalaxies.com
[22] (2006-04-17), Bryan Wagner is the New World Record Holder of BurgerTime, spyhunter007.com
[23] BurgerTime, classicgaming.cc
[24] BurgerTime: A gritty re-imagining, magicalgametime.com
[25] Ultimate Guide: BurgerTime, Retro Gamer, Load 155, p.32
厉害!
教科书级别的科普文章,DataBase 一般的内容陈列,太棒了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