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游戏我是从推特上发现的。有一个我一直关注的游戏作者转发了这个作品的推帖,使得我没有跑到 itch.io 上发现这个看着毛骨悚然的玩意。
虽然是这么说,我的内心好奇始终大于猎奇,尽管游戏的表现形式偏向猎奇。
游戏的内容很简单,帮一个假想自己是视觉小说中的角色的女孩买牛奶,通过脑中构建这样一个 meta 容器,让买牛奶的女孩和玩家直接沟通。没过多久就会发现,除了代入情境,女孩的举动很快让你意识到她不是爱幻想,而是一个真正的“疯子”——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的所有特征或多或少都能通过女孩的言语上表现出来。
“一个短小的,挑战每日小事物的故事。帮助一个女生买牛奶,但首先不要让她失望。”
所谓的小事物无非是指走路,和陌生人对话以及从超市的冷冻柜里拿牛奶。这些小事对长日闭门不出的女孩来说举步难艰,光说一句“你好我要买牛奶”就能让她练上十八次还忘词。加上社交焦虑,缺乏常识,没有玩家指引的主角,就像一个无知又害怕陌生环境的小孩。
在逛 steam 论坛的时候我发现有玩家会因为自己轻浮选择而感到愧疚,让玩家产生同情的游戏一般不坏,可是选项台词的语气提示得实在太明显。短短两分钟就知道主角是个有问题的姑娘,还要让我故意选一些伤人的答案回答,这种疾病关怀的暗示实在强烈。
最后女孩还是忍不住坦白了自己的举动——一次家庭的变故,从此让女孩活在猩红色的扭曲的世界里,加上家人对她的软禁寂寞的她驱使自己遐想成可以被玩家看穿想法的视觉小说人物,尽管她知道不能一辈子这样,但买到牛奶回家的路上,女孩还是十分感激玩家在她的意识里说出了正确的选项,而忽略药物的作用。
这个游戏让我想起了 B 站一个训狗视频 BV1fa4y1W7qf。一只长期流浪的萨摩犬,只要有人触碰它就会疯咬,还会护食。通过一个月正确的引导才恢复成普通的宠物狗。这只狗很幸运,因为这种情况一般会被人类处死。相对而言,虽然我们有人道主义,可能是引导一个人要比引导头脑简单的动物花费超过几十倍的时间吧。
我想作者美化心理疾病不太可能,因为游戏整体还是能看出属于恐怖类型,也没有因为该类型的创作优势写大篇幅的台词呻吟。如果我说这个游戏它做得好,那听上去显得我的游戏品味蛮差的。但如果我说做得不好,有些东西在这个作品看来却似乎意料之中。
游戏挺恐怖,也挺“恶心”。
PS. 游戏每重启一次就会在 Steam 上抹消所有获得的成就,不过这居然不是作者的有意为之。
暂无关于此文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