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过去”一次机会|Supply Week.10

作者:indienova
2017-08-26
10 1 7

前言

Hey 小伙伴们,我们又见面了。正如你所见,Supply 这个系列已经来到了第10期,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栏目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一开始只是想把它做成扩展阅读的感觉,supply 嘛,让你在周末的时候能有些来自其他媒体有意思的东西看,有游戏玩,还能听点儿跟游戏不是那么有关的曲子。从反响来看,音乐推荐部分可能还是挺受欢迎的?如果你对这个栏目有什么建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根据大家的反馈来做出调整,尽可能让更多人喜欢这个栏目。

本周游戏方面……我个人来讲可能没什么好说的,主要还是在 itch 的海洋里遨游。大作方面可能就是试了试 Switch 上《宝拳》的 Demo,感觉自己对这种类型兴趣也不是很大(慢慢等奥德赛了)。不知道各位最近平时都有玩儿些什么游戏呢?关于站内文章方面,这周老大@eastecho用后台数据总结出了一份indienova 国内独立游戏开发者报告,其中一些内容还是挺有趣的,如果你没看过的话千万别错过啦.

另外,这周末 indienova 小分队会出现在 DICE CON 2017 桌游展上,我们所在的展台每天会提供不同的独立游戏游戏试玩,让这个桌游展多一份乐趣。所以如果有去这个展会的小伙伴们可以来找我们面基!

行了,来看看这周的“321”里面都有些什么吧。

3篇文章

supply-week-article1
“阿特拉斯的崛起”会让你重回《无人深空》的宇宙吗?

  • 来源:RockPaperShotgun
  • 阅读时长:20分钟

这周 Vice 的 Waypoint 游戏专栏里有这么一个供读者们讨论的问题:有什么游戏更新会大大改变游戏本身的体验?我点进去看了一下,这个问题就是从《无人深空》这款游戏引出来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游戏发售之前有多少人对这款“系统生成无限宇宙的多人游戏”表示期待,然后发售后它又获得了多少骂声。也许许多人对这款游戏失望透顶不愿意再聊,但开发组并没有放弃它。持续的更新让这个作品慢慢变成“可以接受”的状态。之前添加的基地要素就收到了不错的评价,而这次“阿特拉斯的崛起”版本增加了新的剧情线、任务和种族,而且最关键的是,虽然目前表现还非常单薄,但你终于可以在游戏中见到别的玩家了,也就是说游戏真正拥有了多人模式。

Hello Games 与《无人深空》到底如何评价,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如果你真心喜欢这种宇宙科幻题材的游戏,又不知道现在是否可以信任它的话,RPS 的这篇文章可以参考一下。作者详细地写出了自己在游戏当前版本的体验,这种内容可能要比讨论“Hello Games 是良心还是渣渣公司”对大部分玩家更有价值一点。

RockPaperShotgun

阅读

supply-week-article2
10年了,《生化奇兵》依旧很强

  • 来源:Vice
  • 阅读时长:5分钟

说实话,我之所以现在如此喜欢游戏文化方面的内容,《生化奇兵》可以说是契机之一。从表面上来看,这就是一个 3D 第一人称、场景十分昏暗的科幻题材游戏。当初我第一次打开这款游戏的时候玩儿了半个小时就关了,原因非常简单:晕3D。直到有人给我讲了这个游戏的剧情,我在被剧透的情况下才把它慢慢打通关了,当时心里就两个字:神作。

Vice 的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也说出了我对《生化奇兵》的一些看法。剧情和玩法相辅相成,讲述了一个深刻的故事,而游戏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录音带)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销魂城”的魅力究竟有多大我想只有玩过游戏的人才明白。所以,我强烈建议没接触过这个作品的玩家尝试尝试,或者看看剧透资料解析什么的也没关系。文章最后有一个 Eurogamer 当年的评测链接,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读一下。

supply-week-article3
从梦境世界到INSIDE | 聊聊 “电影平台游戏”的演变

  • 来源:机核
  • 阅读时长:15分钟

在多年的作品积累与研究后,游戏中出现了这么一个分类:Cinematic Platformer,也就是电影平台游戏。简单来说,这种游戏的看上去与一般平台游戏没什么区别,但是游戏的重心却是叙事,用尽可能突出的演出效果代替文字来表现剧情。最有名的例子的就是标题里的Inside。

虽说这么突兀地提出一个概念,你可能会以为电影平台游戏只是最近几年的东西。然而本文作者药荚s通过历史回顾告诉你,其实这种类型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早期的《波斯王子》、《另一个世界》以及《阿比历险记》通通可以算入其列。本文将 Cinematic Platformer 的发展历程介绍得非常详细,因此在此强烈推荐给各位。

机核

阅读

2个游戏

supply-week-game1
Killbox

  • 开发者:Biome Collective
  • 游戏时长:10分钟
  • 关键词:战争、模拟

这是一个沉重的游戏,或者说,是个无人机作战模拟器。游戏中玩家有两个角色供选择。一个是远程通过屏幕操作无人机定向轰炸的作战人员、另一个则是战争中一个普通的民众。其实第一个角色的游戏过程我们并不会感受到什么,毕竟这种场面我们在《使命召唤》、《战地》等游戏里见得多了。但是当玩儿过 Player2 的部分后,心情还会这么轻松么?

游戏开发者本意是通过这个游戏来展现当代战争中无人机作战的恐怖,虽然离我们的生活有些遥远,但美军的确已经使用过这种作战方式。其实就算没有无人机,战争本身的恐怖也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游戏的表现很有力度,值得你去尝试一下。
2

supply-week-game2
Seconds to Square

  • 开发者:Fast Fall Studios
  • 游戏时长:10分钟
  • 关键词:平台、操作

这是一个平台跳跃游戏,玩家需要操纵游戏中的角色躲开途中个各种障碍和陷阱,抵达终点。有趣的设计在于玩家在一边用键盘操作的同时,也需要用鼠标左键和右键在屏幕上拖拽出不同功能的区域。左键拖拽出的区域中角色的奔跑和跳跃能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使主角能跳到普通状态下到不了的地方。右键拖拽的框内角色移动会变慢,但一些障碍,比如飞刺无法对主角造成伤害。就在这两手操作下,让角色尽可能快地到达终点就是玩家的目的了。

游戏的在表现上略显粗糙,但是实际玩儿起来的时候感觉还是挺另类的。喜欢平台跳跃游戏的朋友可以试试。
1

1张专辑

supply-week-music
Time Out

  • 音乐人:Dave Brubeck
  • 关键词:爵士、混合拍子

Supply里的推荐的音乐我个人是希望能多元一些,让大家能听到一些平时不太常听的音乐类型。所以今天推荐一张爵士专辑-《Time Out》。其实对爵士乐有所了解的朋友可能也知道这张专辑。它出自著名爵士钢琴家Dave Brubeck之手,被很多爱好者称为“神专”。那么这个1959年发行的专辑神在哪里呢?
3
《Time Out》专辑名字在国内翻译作“节奏实验”,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贴合不过了。原因就是其中的许多曲子用到了你平时不太了解,在当时极为罕见的节奏型。平时大家都知道2/4、3/4、6/8等拍号对吧,但《蓝色回旋曲(Blue Rondo à la Turk)》用到的9/8拍混合拍子,而其中又有“2+2+2+3”和“3+3+3”两种节奏混合型在不断变化,听起来无比灵动。而《Take Five》是5/4拍,《Three to Get Ready》则是3/4拍和4/4拍来回变化。而在玩耍节奏的同时,曲子依旧流畅动听。
5
除了用多变的节奏型开启了爵士乐一条新的道路以外,这些曲子的旋律也极其经典。我猜大家小时候多多少少都听过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他这个流行钢琴家也曾经翻弹过《蓝色回旋曲》。而《Take Five》就更有名了,无数个版本,包括人声。最近你能听到这只曲子的地方可能是动画电影《欢乐好声音》里那只老鼠出场时的演奏吧。

变化拍型真的非常有趣。玩过《节奏医生》的都知道,试玩版本第四关的曲子后半部分会非常难,原因就是它后面变成了7/8的拍型。想了解这些混合拍子的魅力,完全可以从这张专辑开始。推荐曲目的话,那必须还是上面提到的《Blue Rondo à la Turk》和《Take Five》啊,经典就是经典。

播放器无法使用的朋友请点击这里收听。

近期点赞的会员

 分享这篇文章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参与此文章的讨论

  1. yellow 2017-08-26

    专辑已经不能听了不过我去网站听了!

    • MrUp 2017-08-26

      @yellow:我的心好痛......等我想办法搞一下

  2. Oncle 2017-08-26

    加上每周一吃好了!

    • MrUp 2017-08-27

      @Oncle:每周一种口味方便面的评测怎么样

    • Oncle 2017-08-27

      @MrUp: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加上配餐火腿肠!

  3. erufu 2017-08-27

    曲子确实挺好的

  4. ROY 2017-08-29

    怎么办,依然没有看游戏。。。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