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元游戏(Metagame)中的“沉默”

作者:闪闪金元宝
2019-11-07
8 4 5

Any subject can be said to have a metatheory, a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of its properties, such as its foundations, methods, form and utility, on a higher level of abstraction. In linguistics, a grammar is considered as being expressed in a metalanguage, language that operates on a higher level in order to describe properties of the plain language (and not itself).任何学科都可以说是元理论,这是一种对它的性质的理论思考,如它在更高的抽象层次上的基础、方法、形式和效用,。在语言学中,语法被认为是用元语言来表达的,元语言在更高的层次上运行,以描述普通语言的性质(而不是它本身)。

维基百科中对元(Meta)的定义

元游戏同其他“元”一样,也需要以“higher level”的角度,亦即一种“超越”的视角和更高形式的逻辑来看待其自身的一些本质问题。似是一种超脱的状态抑或像是三维世界对二维世界的一种审视。

Meta 的元素能够广泛见诸各个领域

作为打破第四面墙的元游戏,总是需要调动游戏中各式各样的元素来对“游戏屏幕”或“游玩者与被游玩者之间的关系”这面墙进行冲击。正如苏格拉底式的牛虻,叮住玩家不放,唤醒、说服、指责玩家。元素上有时是 NPC 的台词,有时是旁白,有时又是地图边边角角处的文字。方式上有时是吐槽,有时又像是对玩家的质问。

icey

《艾希》中的 Meta 元素则是形式多于内涵了

这种“质问”或“敲打”正如制作人的一只手,旨在对玩家施加一股“力”。显然,这种力若要达到最好的效果,最好是清除一切障碍。而“沉默”的设置正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

《史丹利的寓言》中旁白对玩家的强烈干涉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传说之下》、《史丹利的寓言》、《ICEY》中的主角不再“沉默”,反而是与 NPC 或者旁白有来有回地对话,那么游戏中的“Meta”元素将会被大大削弱。因为当主角的台词愈发增多,对这种“拉力”的阻抗便也愈大

《传说之下》中的道德困境正是对玩家的拷问

抑或说,玩家所控制的人物是挡在玩家面前的一块屏障,将 Meta 所的施加的强大的“拉力”挡在门外,这种玩家们将虚拟人物当作“挡箭牌”的事在网络游戏中已是屡见不鲜了,正如匿名条件下的放肆聊天,拥有了虚拟人物这块屏障,玩家便可以在游戏中无所顾忌,毕竟在游戏中达成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成就也是一些游戏的乐趣所在。

因此“沉默”的作用正是通过将角色“隐去”或“置空”来让 Meta 的“力”直接穿透并作用于玩家自身。此时,“代入感”的概念也许也可以随着角色的消失自然地消融掉,因为此时 NPC 们与旁白的台词不再是以主角为对象,而是直接作用于玩家。游戏的走向也不需要展现主角的预设,而是展现玩家的价值观。

本文为用户投稿,不代表 indienova 观点。

近期点赞的会员

 分享这篇文章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参与此文章的讨论

  1. 方程 2019-11-07

    其实,我并不很同意把 metagame 翻译成“元游戏”。metagame 这个词和它指代的各个作品们,现在更多的会与“打破第四面墙”、“嘲讽”、“自我指涉”或“叙述性诡计”的关系更亲近一些;它们与数据结构和语义逻辑里原先的那个“元逻辑”的关系已经越来越淡了。

    或者说,现在 metagame 这个词里的 “meta” 更多针对的是认知层面的事情,而不是逻辑学层面的。

    如果称呼这些游戏叫作“元游戏”的话,我们会很难让它们与原先的那个“元游戏”(例如《GEB:集异璧之大成》里提到的以修改游戏规则为游戏玩法的 Nomic 游戏)作出区别了。

    • 方程 2019-11-07

      @方程:这只是名字称呼的问题。就像是欧美习惯称网络梗图叫 meme,翻译到汉语的情景后,比起直接叫作“迷因”,按实际语境译成“梗”或者“梗图”,就会更好一些。我想表达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说到底,就是“称谓”的问题而已。

    • Skywalker 2019-11-07

      @方程:例如physics是物理学,而metaphysics并不作元物理学而是形而上学,可以说真正达到了概念上的阶跃。而“元小说”、“元电影”、“元游戏”的与前者相较看似显得局限了些。然而转念一想metaphysics不正是做到了“打破”、“超越”物理这面墙以至形而上吗。再看metagame,像《艾希》这类的确属于只存形式,仅作“自嘲”,但随着发展,metagame也逐渐能如《传说之下》用更高明的手段引起更深度的思索、谈及更深刻的问题,逐渐不止于只“打破墙”,而是能够真正做到超越游戏自身的“游戏上学”。

      最近由 Skywalker 修改于:2019-11-07 17:59:08
    • 方程 2019-11-10

      @Skywalker:关于 metaphysics 和 “元小说”、“元电影”、“元游戏” 等方面的话题,我的观点是,那真的只不过是名字称呼的问题而已。

  2. 方程 2019-11-07

    确实,经你一提,确实有这么个规律:常见的 metagame 中的主角(玩家扮演角色)大都是“沉默主角”。刚才我试着去找了一会儿看看有没有反例,结果寥寥可数,与其说是“反例”不如说是“例外”。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