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ALL vol.4 《黑镜S01E02》中那些烂游戏

作者:落日间
2016-10-22
4 6 4

Black Mirror—— 虚构与真实

刚看完了《黑镜》第一季的三部短片,每集不长,约莫不到一个小时,却着实招人喜爱。说喜爱似乎不恰当,不如说我总是能被裹挟进导演想要创造的世界之中,在镜头的变换之下思考着。

今天我更想说说《黑镜》的第二集——《一千五百万的价值》(Fifteen Million Merits),十分精彩的短片,导演为我们直接构筑了一个可能的未来社会,将整个社会的架构和运转体系近乎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眼前:

这是一个完全电子化的社会,主角Bing和其他大多数的底层的普通人一样,他们每天在在一个四面都是屏幕的房间中起来,而每天唯一的生活就是通过踏脚踏车来然后赚取电子货币,然后用电子货币来给自己的虚拟形象装扮或者购买其他的虚拟物品。

他们起居室的屏幕会不断地要求他们观看广告——广告包括无聊的大胃王大作战,艳情片还有寄予他们希望的大选秀活动等等,这实际上也是他们唯一的消遣方法。而如果Bing 想要跳过这些广告的话,那么可能就需要花费一笔不少的虚拟货币才能换取短暂的宁静。

甚至当他想要闭上眼睛或者是走出这个房间都不被允许。

2

可以说这一短片有着很强的反乌托邦的精神在其中,但是我觉得其关于虚拟世界和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对我而言更加重要,因为这可能就是我们的未来。

所以我总结,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然后我找到了答案:

里面的游戏做得太烂了。

我们大概看看里面的游戏(有些甚至算不上模拟):

  1. 每天早上起床呈现的虚拟影像,这奇幻的3D效果简直做出了《天线宝宝》的高度,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赶走那只鸡的交互有点意思。
    3
  2. 骑自行车的时候除了看广告和节目少数比较“干净”的界面——就是这个如《沙漠巴士》一样无聊的游戏,你甚至不用操作方向,说白了,这只是一个简陋到不能简陋,看就了都可能会疯掉的模拟(这屎一样的高饱和绿配上粉色也没谁了)
    4
  3. 可以在房间里玩的FPS游戏,像抗日中日本军装一样屎黄色的敌人,差成狗的敌人射击,唯一的设计亮点就是像在主角旁边骑车的不知名猥琐男那样可以把敌人的尸体打掉头,然后左脚,然后右脚,这种简直就是为了血腥而血腥的辣鸡游戏...
    5
  4. 大概唯一值得夸赞的就是玩家自定义形象的这个商城以及礼物赠送的系统吧,自定义形象的Customization实际上是一种能够加强玩家和其Avatar的情感认同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游戏史上最有名的可能就是2000年那模拟人生中的角色自定义了,在那后还有许多大的发布和无数的拓展包加入来供玩家选择。很有趣的是,当时大部分的同行甚至是设计师Will Wright自己都没有料想到《模拟人生》这样的“洋娃娃屋游戏”会那么的受欢迎,大概就是这一种个性化装扮的自由在情感上让玩家更能投入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中去,这或许也就是《黑镜》中的人们沉迷虚拟物品的原因之一了。
    6
    7

其实我觉得如果不是剧情需要,“礼物”这个系统不太应该出现在这样的“乌托邦”背景之中,因为玩家间的交换、礼物是容易形成类似网游中的“社交”和联系的——而这种联系通常是不利于进行统治的。这样的礼物界面成为了整部短片中十分暖心的部分,原来那些如同Mii的Avatar看起来似乎也变得萌萌的可爱了,这算是电影的艺术化处理和推动剧情的需要。

知乎上对于黑镜S01E02的评价的这篇高票答案解读出了第三层“缺乏真实”——很有道理,这里引用一段:

"你渴望真实,可是真实的供给是如此令人悲催的少!” 我想这句话才深刻的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底层人民)都住在四面是屏幕,生活在虚拟产品之中,因为这个世界之中,真实的资源已经不多了!这不正是像未来的状况吗?随着我们一天天的消耗资源,资源不可避免的会减少!如何在无限的人口增长中分配有限的资源永远是社会的根本问题!而这个世界的解决办法就是绝大多数底层人民被“虚拟”所覆盖,每天辛苦的踩着脚踏车发电,赚取虚拟的货币。只有少部分人,上层社会,比如“评委”,后来加入上层的白妹黑哥,才能享受到极为有限的“真实”。

但答主主要论述的是未来“真实”物品的缺乏,是资源的缺乏和上下层的“真实资源”的供给差异的问题。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真实情感”的缺乏。

诸君请看:在未来的这一个“老大哥式”的虚拟社会之中,缺乏的不只有自然这一层面的“真实”,人生而为人的真实的“情感”被简单地反馈刺激所代替,注意力被虚拟的物品和烂俗的电视节目拉走,连生活中唯一的目标都被达人秀节目塑造、扭曲变形,而真正参加了达人秀的选手又都被迫对着镜头用主动态来说出自己的“理想”以被拿去再做宣传。

在这里,人全然被异化了,从肉体、到精神,彻彻底底地被扭曲了——就是这样的扭曲,导致后来男主以死相逼的演讲,观众们只觉得是一场精彩的表演,没有人再有能力思考男主提出的问题——我们还是人吗?我们还有人的真情实感吗?

男主从一开始便没有陷入到这种扭曲之中,他每次都宁愿花钱跳过那些广告来保持一个短暂的宁静,他还抱有对于“真实”的感知力和追求,他还知道什么是“真实的”。

9

如果说这是一场巨大的愚民的盛宴,那么上面提到的垃圾电视节目和游戏便是其中最丰盛的食物,也是愚民的主要手段。这些简单的、粗糙的游戏之中只剩下简单地反馈机制,除了礼物和个人化以外,几乎不涉及情感,在我的定义下,这是动物性的游戏设计,甚至有些根本就达不到设计——因为生活太匮乏了,再无趣的东西也会被接受的。

而接收久了,时刻处在这种没有互动没有情感的虚拟空间下,他们丧失了对于情感的“真实”的感知力——变成了一个只会对那色情、低俗笑话的、暴力的东西保留反应的行尸走肉,再也不懂得同情、不知道美好、更不会爱。

而游戏拥有改变这一切的力量。

8

但也也上相对而言的,是的,优秀的游戏有着强大的情感力量。David Freeman 在一本2004年的很老的书 Creating Emotion in Games(《游戏情感设计》)中提到了(阅读本书的)游戏剧本作家的魔力(原书翻译成魔法太中二了,我在阅读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魔法城堡般的情景~有童话的味道~):

假如说游戏的剧情通篇都是虚拟,都是幻想,那什么是真实?

幻想并非真实,但是幻想可以创造真实。

浪漫爱情的幻想来源于古希腊和行吟诗人的传唱,而如今每逢圣诞节全世界的盛状更是源于1843年狄更斯创作的 A Christmas Carol,而在美国建筑设计师 Frank Lloyd Wright的开放性结构幻想之前,当时居住房子大多都又暗又小。

足够优秀的幻想可以创造新世界或扩大与丰富现有世界——这些幻想有一个另外的名字,就是艺术。幻想不仅可以丰富现实世界,它可以带你重回孩提,诞生微笑,它可以注入艺术家的生命力,也可以给体验它的人以生命力。在更好地游戏中 ,甚至可以让你游戏的体验者与你联合创作,使他们也创造生命。

在最后,作者这样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实的岛屿上,只能体验到岛上的东西。但是艺术家则会把岛扩大,甚至创造新岛,让我们居住。艺术家为我们创造新的真实。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让生活更生动,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这一点在逐渐被终结。

作者说自己常年在洛杉矶和纽约最著名的剧本写作培训班 Beyongd Structure 任教,不知道这部片子的编剧是不是他的学生?

这篇文章我纠结了半天应该写书评还是影评,最后我打算倒向影评。

所以让我们回到片子之中。

11

当最终我们的黑哥在舞台上激动地说出了fuck everything for everthing之类的话之后,当他被问到是否要承认他的这般话只是表演、只是闹剧的时候,他犹豫,并最终妥协了。

甚至到了最后在自行车小哥前的屏幕上再一次看到我们的黑哥慷慨激昂演讲的时候,我还有那么点期待他会不会真的用那片碎片割开自己的喉管,然而我被他的演技骗了,画风一转,便成了“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似乎很悲剧化的,我们这个并没有沉迷于垃圾电视节目和游戏的、用于抗争的黑哥妥协了,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式的一挑多改变世界,也没有革命大无畏主义那样的英勇壮烈牺牲,他只是长舒了一口气,把那个碎片小心的收好,站了起来。

但镜头转换,桌上那只与之前Abi妹子用纸折给的,一模一样的企鹅木雕似乎在给我们传达着男主心中的依旧存留的那份真实的情感。

看看这小眼神:

5555

6666

伴随着女主在舞台上的演唱的Irma Thomas 的Anyone Who Knows What Love Is (Will Understand) 这首老歌的旋律,一小时的影片,最后的十秒,我看到了外面真实的世界。仿佛一场大梦。

如歌词所唱的那样:

The world
世间之人
May think I’m foolish
可能视我愚钝
They can’t see you
皆因他们看不见
Like I can
那我所看到的你
Oh but anyone
噢但无论何人
Who knows what love is
凡理解何为真爱的
Will understand
便会了然

10

资料来源

  • 关于Character Customization内容来自Katherine Isbister:How Games Move Us:Emotion By Design.MIT Press,2013.
  • 本来是要写关于David Freeman:《游戏情感设计》,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的书评的,一个是写着写着想写影评,还有就是书翻译很糟糕...以及内容专业性很强都是一些游戏情感工程技术的列举我也看不太懂,咳咳。
  • 关于我的那个动物性和人性游戏的分类可以看这里
  • 恩这个“垃圾游戏让现实变成这样”的噱头不会有人当真了吧...垃圾游戏和虚拟只是一种所谓的“意识形态”宣传和愚化手段,并没有我吹的那样的因果性,大家不要当真(逃。

近期点赞的会员

 分享这篇文章

落日间 

一个试图回答「何为游戏」与「游戏何为」的跨界媒介实验室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参与此文章的讨论

  1. 高鸣 交典创艺 2016-10-22

    这一集确实值得游戏设计者反省。

    • 叶默哲w 2016-10-22

      @高鸣 交典创艺:其实一般人也不会想到游戏设计——是我强行扯上去的...(逃

  2. 了脚喵 2016-10-23

    所言极是,关键是游戏太烂,全是垃圾氪金手游的样子。换一批好游戏上去,比如 Steam 上某个跟猫有关的游戏,那世界就不会如此绝望了~

    • 某亚瑟 2016-10-24

      @了脚喵:除了猫还有某樱花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